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人民日報3月3日社論:同心建言資政 同向凝聚共識——熱烈祝賀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來自34個界別的2157名全國政協委員踏著春天的腳步,肩負人民的期待,共聚一堂建真言、謀良策。今天,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京開幕,我們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時間的年輪銘刻著發(fā)展的軌跡,深刻見證了2018年的極不平凡。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保持戰(zhàn)略定力,采取正確策略,完成了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wěn)定等各方面工作任務,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繼續(xù)增強,實現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開門紅。過去一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yè)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一年。十三屆全國政協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發(fā)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fā)力,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新貢獻,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面貌新氣象。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7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chuàng)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作為統一戰(zhàn)線的組織、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協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點,是適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持好、發(fā)展好、完善好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發(fā)揮好人民政協制度的優(yōu)勢,把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要求落實下去,把海內外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就能共同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不斷譜寫人民政協事業(yè)新篇章。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政協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同心建言資政,才能以協商民主凝聚強大正能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強調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就是這種民主的重要體現。面向未來,推進人民政協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工作創(chuàng)新,緊扣改革發(fā)展獻計出力,發(fā)揮人民政協在發(fā)展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組織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共商國是,推動實現廣泛有效的人民民主,我們就一定能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同向凝聚共識,才能以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統一戰(zhàn)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大團結大聯合是統一戰(zhàn)線的本質要求,是人民政協組織的重要特征。面向未來,朝著既定目標,扛起政治責任,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作為履職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加強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大團結大聯合,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匯聚起共襄偉業(yè)的強大力量,人民政協就一定能更好擔負新時代的光榮使命與任務。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70年前,中國共產黨以豪邁的氣概,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代表熱烈響應中國共產黨號召,共同努力實現了建立新中國這一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歷史偉業(yè)。現在,我們經過不懈奮斗,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光明前景,只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風雨同舟,萬眾一心,攻堅克難,任何困難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期待政協委員積極議政建言、廣泛凝聚共識,共赴新征程、共擔新使命,以履職盡責的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
相關閱讀:
- [ 03-03]省領導檢查部署我省全國兩會宣傳報道工作
- [ 03-02]【地評線】秦平:追夢新時代 奮斗新征程 ——熱烈祝賀全國兩會勝利召開
- [ 03-02]全國兩會繼續(xù)設立代表 委員 部長通道
- [ 03-02]多國人士關注兩會 點贊“一帶一路”
- [ 03-02]習近平兩會約定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