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龍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一名聽力師。盡管我每天都接觸聽障孩子,但當我聽到孩子經(jīng)過康復訓練清晰地喊出“媽媽”、“老師”時,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 今年是我第7年參加兩會,也是我進入這個行業(yè)的第24年。我最大的感受是,這個系統(tǒng)真的很艱苦。但大家還是一直認真工作,努力讓孩子們從聽不見聲音,到能聽會說,到融入社會,到能夠唱歌,能像正常人一樣去交流。 這又是一個讓人幸福感爆棚的事業(yè)。我們老師經(jīng)常說,看到孩子回來看我們,那瞬間,覺得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 龍墨參加會議。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宋繼祥 攝 剛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時,我覺得,我在聽力康復這個領域扎根多年,為聾兒群體鼓與呼是自己的責任。漸漸地,在履職過程中,我的視野變大了,由最初關注聾兒,后來關注所有殘疾兒童,進而關注整個殘疾人群體以及殘疾人工作者。這份濃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一直激勵我走到現(xiàn)在。 這些年來,政府和社會特別關注0到6歲的殘疾兒童,因為早期干預得當?shù)脑?,他們完全可以融入社會?/p> 2009年,國家財政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lián)啟動國家救助項目,到2019年,人工耳蝸入戶率接近90%!像我們中心畢業(yè)的孩子,入戶率已經(jīng)接近100%!現(xiàn)在國家提出了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特教會越來越好。 “十二五”期間,有15.37萬名聽障兒童得到免費康復訓練,18.85萬名聽障兒童家長得到培訓及康復指導,7.19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我國對聽障兒童的扶持力度遠超其他國家,大部分聽損孩子的境遇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在我看來,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是殘疾人回歸主流社會的基礎。而回歸主流社會,這也是每個殘疾人最大的愿望。 地鐵階梯邊輪椅傳送裝置蒙上的灰塵;殘疾人與健全人“競爭”乘坐直角電梯;盲道被占,成為斷頭路…… 每每看到這些,我的內(nèi)心悲喜交加。助殘的硬件設施是好了,但是全社會的助殘意識還很薄弱。 2017年全國兩會,我開始呼吁全社會要重視助殘的“軟環(huán)境”:全社會要增強助殘意識,為殘疾人享受公共服務提供友好環(huán)境。 龍墨參加會議。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宋繼祥攝 在工作中,我還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問題。每年,有200多個聾兒來到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接受康復訓練。他們中,90%以上的孩子都符合進入普校的資格。但他們進入普校后卻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比如說,雜音干擾。 我發(fā)現(xiàn)如果能將普通教室進行吸音處理,給有需要的學生配備無線設備,就會極大提升聽損兒童的學習效率。但目前除了特殊教育學校里有這種設備,普通學校還沒有普及。我今年的提案也會涉及到普校融合教育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