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訪名家·聚焦給總書記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1984年,我考上中國農科院的碩士研究生。從1985年開始,我就投入到馬鈴薯研究工作中,如今已經30多年了,一輩子就做這一件事。”說起與自己一生相伴的馬鈴薯,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現代農業(yè)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語氣平和、波瀾不驚。而她堅定的眼神、黝黑的皮膚、額頭那一道長長的疤痕,卻無聲地傾訴著一段不平凡的馬鈴薯科研之路。 “馬鈴薯在我國貧困地區(qū)被廣泛種植,但以前我國馬鈴薯品種單一,農民種植技術落后,農民只能守著一畝薄田、苦于貧困。”行走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金黎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希望有一天這“土蛋蛋”能夠成為村民們致富的“金蛋蛋”。 進行品種選育、建試驗站建基地、開展技術集成示范……金黎平和她的團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他們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貴州畢節(jié)威寧縣。建工作站那幾年,幾乎每年3月末的馬鈴薯播種季節(jié),金黎平都會出現在田間地頭,和當地科研人員、百姓一起進行種薯處理、材料分類、地塊分區(qū)、開溝播種。貴州山區(qū)“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她和團隊既要克服土地條塊散落和不平整的困難,又要搶在雨季來臨之前完成播種。夏天馬鈴薯花開季節(jié),金黎平也會如期而至,調查記錄試驗材料的生長情況。威寧的平均海拔超過2200米,紫外線十分強烈,一天暴曬后,皮膚常常被灼得褪掉一層皮。威寧的田間工作,真可謂“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金黎平和科研人員卻樂在其中。 寧夏固原山區(qū)。工作期間,為節(jié)省時間,金黎平帶領團隊帶著干糧下田,中午在田間地頭簡單吃幾口,鋪個蛇皮袋子坐在地上休息一會兒就接著干,經常忙到晚上八九點。常年風吹日曬,讓她的臉曬得比馬鈴薯還黑,“在和農民一起勞動時,很難分清誰是農民、誰是博士”。 河北壩上。每年四月末五月初,壩上依然春寒料峭,金黎平就帶領著團隊開始忙著整理材料和播種了?!安シN時室外溫度很低,尤其遇上寒流時溫度驟降,在地里披著軍大衣還會凍得瑟瑟發(fā)抖。9月馬鈴薯收獲時,北京還是金秋,壩上已進入初冬,碰到下雪和冰雹更是家常便飯?!苯鹄杵秸f,即便在夏天,她的衣柜里都要留存一套棉衣,以備隨時上高原。 2014年9月13日,壩上傾盆大雨,金黎平帶領團隊在田里趕收土豆,為防止雨水浸泡育種材料,她和團隊連夜搶收,回程時天已漆黑。在返回住處的路上,迎面行駛的大貨車違章越線,撞向金黎平團隊所乘的三輛汽車,導致多人受傷,坐在首車副駕駛座上的金黎平傷勢最重,額頭縫了10針、鼻骨骨折。沒通知家人、沒有回京,她依然堅守在壩上。她說,作為團隊的“主心骨”,自己不能隨意離隊。 作為團隊的領頭人、國家現代農業(yè)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常年在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36個試驗站之間奔走,每年一半以上的時間花在田間地頭。每到一地,金黎平都直奔主題,先下田再研討,調研中主要“找不足、求改進”,她經常對科研人員“追根問底”,“大家似乎都有點怕我?!彼χf。 作為馬鈴薯產業(yè)科技帶頭人,金黎平非常注重馬鈴薯農技人員培訓和主產地馬鈴薯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她說:“只有扎根當地的農技人員和科研人員才是永遠不走的脫貧攻堅主力軍?!倍嗄陙恚暑I團隊為貧困地區(qū)開展技術培訓,多次參加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和地方政府等組織的各類科技咨詢和服務活動,為寧夏、貴州和內蒙古等培養(yǎng)了數千名農技人員,培訓了上萬名馬鈴薯行業(yè)從業(yè)者,并為畢節(jié)培養(yǎng)了第一個馬鈴薯博士;為河北、內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培養(yǎng)了近20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特培和委培農技人員及碩士研究生。如今,金黎平培養(yǎng)的博士生、碩士生、農技人員活躍在馬鈴薯科技扶貧第一線,為萬千種植戶帶去豐收的希望。 在科技強農理念的指引下,金黎平和團隊在馬鈴薯科研道路上不斷前行,育成了中薯系列30多個馬鈴薯新品種并在全國推廣,研制成了多套種植新技術在各地示范應用。尤其是她率領的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研發(fā)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應用使貧困地區(qū)馬鈴薯種植平均增產22.5%,每畝平均增收542.8元,馬鈴薯實實在在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總書記的回信,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鼓勵和信任??萍紙髧⒖萍紴槊袷菑V大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理想,作為一名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作為給總書記寫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之一,我將加倍努力,在補齊行業(yè)技術短板、破解產業(yè)發(fā)展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不斷開拓,推動全國馬鈴薯行業(yè)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助力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苯鹄杵秸f。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26日 01版)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