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德生和山歌協(xié)會成員在唱《紅軍哥哥來泰寧》(視頻來源:東南網) 11月19日,在三明泰寧民主新街一處僻靜的農家小院里,盧德生正一邊低聲哼唱一邊斟酌新譜山歌曲子的歌詞。雖曾是祖?zhèn)餮泪t(yī),但他卻為山歌而著迷,年少接觸山歌后便癡情于此,一心致力于山歌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度,原生態(tài)泰寧山歌面臨斷代危險,憑借一腔的熱情,盧德生深入農村,進行挖掘、整理、開發(fā)到再創(chuàng)作,組建山歌隊,山歌協(xié)會,使得山歌成為泰寧的一張獨特名片,唱響泰寧、唱向全國。 2018年7月,泰寧山歌被列為三明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0年1月,盧德生被確定為三明市第三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雖已年逾古稀,盧德生仍不忘初心,堅守近50載,只為泰寧山歌傳承不止步。 年少學藝 情定山歌 盧德生(中)與搭檔饒桂英、女兒盧雯,在租住的民舍里練唱山歌。陳啟芳攝 泰寧山歌是客家山歌的一個分支,有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是祖先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的,是舊時期人們通過口頭藝術,記載泰寧社會生活,愛情、勞動的畫面。山歌在泰寧流傳已久,千百年來,泰寧人曾把山歌唱遍泰寧的山山水水。 盧德生今年72歲,曾經是位個體牙醫(yī)。1964年,剛上初中的盧德生遇到了自己音樂道路上的啟蒙老師-——當時下放到泰寧的浙江大學音樂教授,偷偷學藝三年,學會了譜曲作詞,這也奠定了他的音樂基礎。 1968年,盧德生作為知青到偏僻的鄉(xiāng)村插隊,跟農民去送肥料時,偶然聽到田間的農民邊干活邊唱山歌,被用當地方言唱的山歌吸引。泰寧山歌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尾音別具特色,唱得亮、傳得遠,他一下子就陶醉其中,從此與山歌結下了不解之緣。 醉心創(chuàng)作 山歌放光彩 他開始利用下鄉(xiāng)行醫(yī)的機會,著手收集記錄散落在民間的山歌。慢慢地,他發(fā)現泰寧山歌帶有哭腔,腔調比較平,聽起來像“喪歌”,很長一段時間里,都不怎么被大家所認可,在喜慶的場合中往往不會出現。留意到這一點的盧德生,萌生了改編山歌的想法。他把原生態(tài)山歌進行重新挖掘整理再創(chuàng)新,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經過一番修改,他改編后的民歌《十個俺?。ㄅ畠海┚艂€“賊”》韻味悠長,朗朗上口,易于傳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也激發(fā)了他創(chuàng)作的欲望。 盧德生并不滿足于改編歌曲,他還樂衷于創(chuàng)作歌曲。“紅軍哥哥來嶺下,全村百姓忙籌糧;為了紅軍打勝仗,家家戶戶清儲倉?!痹谒脑瓌?chuàng)歌曲《難舍難分一家親》里記錄了一段珍貴的紅色歷史,歌詞里沒有陳詞俗套,給人一種樸實無華而又親切自然的印象。為了保持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常常下鄉(xiāng)采風,為了保證歌曲接地氣,他搬到農家小院,感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說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真正打動人心的歌曲。 盧德生(左)與搭檔饒桂英在上清溪為游客演唱山歌 泰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泰寧發(fā)展旅游之后,又給了盧德生創(chuàng)作旅游山歌的靈感。他以泰寧山水為題材,試著幫導游、排工寫歌,為泰寧增添了一分與眾不同的鄉(xiāng)村文化氣息。這些山歌,曲調悠揚高亢,歌詞風趣恢諧,既保持了泰寧山歌的原汁原味,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如《請到大金湖走一走》、《神往遠古的上清溪》、《九龍?zhí)吨畱佟返鹊取?/p> 40多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100多首山歌,歌曲內容還原百姓細碎生活、歌頌農村新面貌、贊美泰寧山水,賦予了山歌新的生命,深受當地百姓和外來游客的喜歡。2007年,在由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輕音樂學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原創(chuàng)音樂報》社主辦的第二屆原創(chuàng)音樂評選活動中,名人大腕云集,9萬余首原創(chuàng)歌曲角逐,最終盧德生的《歌唱你喲富饒的蓮鄉(xiāng)》、《九龍?zhí)吨畱佟访摲f而出,分別獲得二等獎與三等獎。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被譽為客家山歌王的盧德生幾十年來獲得不少榮譽,成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中國音樂文學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協(xié)會會員;2015年榮獲福建省非遺協(xié)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電視新聞綜合頻道授予的“客家山歌民間傳承大師”稱號;泰寧縣委縣政府授予的“最美非遺守望者”稱號;2018年榮獲中國非遺總部基地、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管委員會頒發(fā)的“非遺杰出貢獻獎”; 今年,他被收錄至《中國百強非遺人物年鑒》。 癡迷山歌 傳承不停歇 盧德生(左一)帶領山歌協(xié)會隊員在梅口鄉(xiāng)為當地農民演唱山歌 泰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載譽滿滿,盧德生并沒有停下腳步,仍一心撲在泰寧山歌的傳承事業(yè)上。 盧德生深深地熱愛著自己家鄉(xiāng)的山歌,他堅持創(chuàng)作,也喜歡唱山歌,還動員兒子、女兒、媳婦、孫女等一家人都來唱,有時他們還三代人同臺演出。盧德生的兒媳現在是景區(qū)的一名導游,她說每次只要一唱起泰寧山歌《迎賓曲》,游客的反響都特別熱情,這也讓她很自豪。為了進一步做推廣,泰寧旅游也把山歌列為泰寧導游的必學項目之一,各景區(qū)導游、排工們都能高歌幾曲。除了家人,他也帶動鄰居朋友,乃至泰寧社會各界中喜愛唱歌的人一起來唱山歌。為了傳承好山歌,盧德生常常把山歌愛好者都聚集到自己的診所來練唱,為了采風和演出診所還時常關門。長此以往,生意也就冷清了下來。僅有的幾萬元積蓄也都投入到山歌的音樂制作中。 2005年起,盧德生聚集起泰寧社會各界中嗓音條件好、有文藝細胞的人,組成“山泉組合”山歌隊;2008年在“山泉組合”的基礎上,成立了泰寧客家山歌協(xié)會。團隊成員來自各行各業(yè),有70多歲的農家主婦,20多歲的景點導游,也有企業(yè)老板等等。今年已經71歲的饒桂英是盧德生的忠實搭檔,這些年來成了他的左膀右臂。由于音樂基礎不同,有的隊員識譜能力差,有的甚至不識譜,盧德生一寫出新歌,就和搭檔一起去教其他隊友,一句句教、一字字糾正,有時為了將一首歌“唱出味道”、和聲配得和諧,全體隊員經?!澳ゾ殹币粌蓚€月。 盧德生(右二)為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展示展演活動進行剪彩 泰寧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泰寧山歌,近年來盧德生帶著山歌協(xié)會隊員走進校園?,F在,泰寧三中成立了山歌社團,泰寧實小、二中、一中等校園紛紛掀起“學山歌”熱潮,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哼唱幾句“鍋蓋滾滾圓,扁擔那那長”。老年大學不僅教唱山歌,還制作了一本山歌集,將全縣最具有代表性的數十首山歌收錄其中。不僅如此,泰寧山歌還唱響全國,登上了央視農民春晚、歡樂中國行、中國非遺首屆春晚、深圳藝術節(jié)、上海大世界等各類舞臺。 盡管泰寧山歌為越來越多人所熟知,但卻陷入了發(fā)展的瓶頸。山歌要用地道的本地方言演唱,而如今會說泰寧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嫌山歌“難學、土氣” ,使山歌傳承大大受限。山歌協(xié)會沒有固定的辦公及練唱場所,又沒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山歌創(chuàng)作、錄制音樂、添置服裝道具等往往都是隊員們自掏腰包,協(xié)會運行難以為繼,隊員也從100多人減少到現在的20多人。 除了傳唱,更令盧德生擔憂的是山歌的創(chuàng)作困境。創(chuàng)作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要有扎實的基本功,還要熟悉泰寧的文化底蘊,如果不是真正地熱愛山歌,一般人很難堅持下來。并且,隨著歲月流逝,會唱山歌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少,難以采到原生態(tài)山歌,盧德生好長一段時間擔憂山歌會“停滯不前”。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讓盧德生高興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關門弟子泰寧縣文化館館長肖秋紅,讓泰寧山歌傳承后繼有人。她不但歌唱得好聽,平時也會寫歌,愿意跟盧德生學習山歌的創(chuàng)作。去年,他們一起首次將泰寧山歌改編成合唱曲,輔導泰寧一中合唱團演唱并參加市里的比賽;目前,他們又在合作山歌《幸福鯉魚的故事》。 很多人不理解盧德生為何不辭辛苦地創(chuàng)作,不計報酬地四處演出,而他卻表示,作為泰寧山歌傳承人,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泰寧山歌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地方。(本網記者 蔡曉卿 通訊員 陳啟芳) |
泰寧發(fā)展旅游之后,給了盧德生創(chuàng)作旅游山歌的靈感。他以泰寧山水為題材,試著幫導游、排工寫歌,為泰寧增添了一分與眾不同的鄉(xiāng)村文化氣息。這些山歌,曲調悠揚高亢,歌詞風趣恢諧,既保持了泰寧山歌的原汁原味,又形成了獨特的風格。40多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100多首山歌,歌曲內容還原百姓細碎生活、歌頌農村新面貌、贊美泰寧山水,賦予了山歌新的生命,深受當地百姓和外來游客的喜歡。
“作為泰寧山歌傳承人,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泰寧山歌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地方?!薄R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