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裹粽飄香時。往年,在晉江市安海鎮(zhèn),居民們的端午節(jié)多是在“嗦啰嗹”的旋律中度過的。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游街串巷……這項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活動,總能將當?shù)氐墓?jié)日氛圍推向高潮。 “國級瑰寶嗦啰嗹 鄉(xiāng)土珍貴民俗風”——23日,記者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嗦啰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顏昌瑞,還沒進門,就被門上含有“嗦啰嗹”元素的春聯(lián)所吸引。2008年6月,安海“嗦啰嗹”民俗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正是依靠這位耄耋老人的堅持和努力,“嗦啰嗹”民俗才得以在安海古鎮(zhèn)傳承下來。 “采蓮”寓意驅邪避災 顏昌瑞把原來活躍在大街小巷的民俗表演搬上舞臺。受訪者 供圖 顏昌瑞生于1935年,是土生土長的安海人,60多年扎根基層。1956年,時任安??偣毠ぞ銟凡繉B氈魅蔚乃?,第一次以工會的名義組織“嗦啰嗹”隊伍,開展“采蓮”活動,轟動了安海。 “我的想法很簡單,不能讓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消失。”顏昌瑞介紹,“嗦啰嗹”是一種“沿門逐疫”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jù)稱是古越族人的遺風。 含有“嗦啰嗹”元素的春聯(lián)。東南網(wǎng)記者 林婕攝 端午節(jié)前,人們迎出木刻的“龍王頭”,舉行請神儀式,使龍神附體在“龍王頭”上,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端午節(jié)當天,采蓮隊敲著大鑼大鼓,裝扮成鋪兵、家婆、旗手等角色,抬著“龍王”,沿途反復高唱《嗦啰嗹》曲,挨家挨戶為人們驅邪避災。 就像春節(jié)時的舞龍一樣,由于寓意美好,無論店家還是居民,端午節(jié)都會爭先恐后放鞭炮歡迎采蓮隊入內(nèi)表演,爭采“頭蓮”“二蓮”“三蓮”。 顏昌瑞告訴記者,“嗦啰嗹”原本盛行于泉州各個鄉(xiāng)鎮(zhèn),如今只剩安海鎮(zhèn)還在繼續(xù)著這項古老的民俗活動?!啊聠獑觥栽诎埠T靡嬗谶@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zhèn),更有像龍山寺這樣的名寺,眾多信徒長年從東南亞、臺灣等地區(qū)前來朝拜,文化交流廣泛。” 創(chuàng)新不忘原汁原味 顏昌瑞與“嗦啰嗹”示范隊合影。受訪者 供圖 1976年,時任安海文化站站長的顏昌瑞召集老藝人,推出新組織的“嗦啰嗹”民俗表演隊,再次轟動安海。隨著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嗦啰嗹”開始煥發(fā)蓬勃生機。 比如,面對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的商店和工廠,“采蓮”時所說的吉祥語也在不斷與時俱進——“龍王‘采蓮’采套房,主人生活日日紅”,這里的“套房”一詞,就是衍生的新詞匯。每到一地,“采蓮”隊伍說的吉祥話都不一樣,需要旗手和花婆提前做好準備。 “旗手、花婆、鋪兵這三個角色,是‘嗦啰嗹’的‘骨’和‘魂’?!鳖伈鹫f,近年來,“采蓮”隊伍也在不斷擴大,旗手、花婆這些主要角色由原來的一人增加至四人或六人,其他角色也相應增多。 此外,“嗦啰嗹”表演的“陣頭”也得到了擴充,不僅增加了“十音陣”“五音陣”“南音隊”“大鼓吹陣”和“爪哇鐘陣”等民間音樂,還有“涼傘舞”“踩球舞”“拍胸舞”“花姑陣”和“妝人陣”等民間舞蹈?!斑@些群眾喜聞樂見的‘陣頭’,增添了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使整個隊伍顯得千姿百態(tài),表演豐富多彩。”顏昌瑞表示。 一邊突破創(chuàng)新,一邊也有堅持?!颁伇毖g裝酒的夜壺較重且易碎,有的隊員想換成塑料的壺,這一提議,顏昌瑞堅決反對。他說:“這樣味道會變,我們要保留原汁原味?!睋?jù)了解,安海也曾出現(xiàn)過一些“變味”的“嗦啰嗹”表演隊,有的為了氣氛熱鬧,竟然加入北方音樂和東北民歌,甚至請來西洋樂隊演奏。在顏昌瑞看來,這都是不可取的。 心系安海民俗文化 86歲的顏昌瑞談起“嗦啰嗹”依舊充滿激情。東南網(wǎng)記者 林婕攝 栩栩如生的“龍王頭”木雕、規(guī)范的服飾道具、經(jīng)過訓練的演員、專版制作的“嗦啰嗹”民謠音樂片……為了向大家展示“嗦啰嗹”民俗文化的本來面貌,顏昌瑞組織了一支鎮(zhèn)文化站直屬的“嗦啰嗹”示范隊,把零散分布的民俗表演搬上舞臺,用舞蹈、戲曲等表演形式展示。 多年來,他參與策劃了超過千場的基層群眾文體活動。他說,組織示范隊既可以向安海全鎮(zhèn)的六支“采蓮”隊傳授傳統(tǒng)的表演技藝,從而保留民俗表演風格,又可以滿足重大節(jié)慶日及上級調(diào)演等活動的表演需求。2002年,“嗦啰嗹”亮相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jié),節(jié)目將舞臺表演與民俗表演合二而一,分成“整裝待發(fā)”“亮相展招”“打趣逗笑”“‘采蓮’特技”和“載歌載舞”五個場次,驚艷了海內(nèi)外的無數(shù)觀眾。去年,85歲的顏昌瑞還執(zhí)導了“晉江市(安海)第八屆兩岸端午民俗文化節(jié)開幕式文藝晚會”及晉江市(安海)第四屆中秋文化節(jié)暨國慶7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 在顏昌瑞和老藝人的努力下,安海鎮(zhèn)有許多小演員參與到“嗦啰嗹”民俗表演中去,畫面甚是逗趣。受訪者 供圖 作為非遺傳承人,顏昌瑞也深諳“從娃娃抓起”的道理。他時常到晉江安海職業(yè)中專和安海養(yǎng)正小學等學校授課,舉辦“嗦啰嗹”民俗活動進校園活動。“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民俗文化創(chuàng)作活動,能更深入地鉆研和發(fā)揚‘嗦啰嗹’民俗文化?!彼嬖V記者,包括“嗦啰嗹”民俗文化在內(nèi),在安海鎮(zhèn)曾出現(xiàn)、演出過的民間文藝有76樣,目前只傳承了三分之二。正是因為心系安海的民俗文化,雖已86歲高齡,但顏昌瑞的創(chuàng)作力不減當年,新創(chuàng)作的《安?;▋合恪返裙?jié)目正盼著在中秋國慶兩岸文藝晚會上與觀眾見面。 受疫情影響,今年端午節(jié),安海無法舉辦“嗦啰嗹”等民俗活動,顏昌瑞覺得很惋惜。他紅著眼眶對記者說:“對別人而言,一年可能沒什么,但對我來說,一年很重要,年紀大了就更力不從心了,能為安海民俗傳承做得就更少了?!?/p> 歲月,在這位耄耋老人的臉上刻下了重重痕跡,卻絲毫掩蓋不了他多年如一日對鄉(xiāng)土文化事業(yè)的滿腔熱情。歷盡千帆,顏昌瑞的一雙慈目,始終注視著傳承路上的希望。(本網(wǎng)記者 林婕) |
“嗦啰嗹”是一種“沿門逐疫”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據(jù)稱是古越族人的遺風。為了向大家展示“嗦啰嗹”民俗文化的本來面貌,顏昌瑞組織了一支“嗦啰嗹”示范隊,把零散分布的民俗表演搬上舞臺,用舞蹈、戲曲等表演形式展示。
多年來,顏昌瑞參與策劃了超過千場的基層群眾文體活動,他深諳“從娃娃抓起”的道理,時常到學校授課,舉辦“嗦啰嗹”民俗活動進校園活動。依靠這位耄耋老人的堅持和努力,“嗦啰嗹”民俗得以在安海古鎮(zhèn)傳承下來。
“我的想法很簡單,不能讓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消失?!薄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