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與改革開放40年:于大時代中為平凡人立傳
2018-10-23 16:58:2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吳靜 吳靜 |
白燁(左)與張檸 高凱 攝 中新網(wǎng)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 高凱)“《平凡的世界》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為平凡人立傳,為奮進者揚帆,這是我們對這部作品保持敬意最大的原因。”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日前論及路遙經(jīng)典作品《平凡的世界》作出如上表示。 作為第三屆“北京十月文學月”文化普及類重要活動之一,北京出版集團十月文學院主辦的“名家講堂”活動日前將目光聚焦于《平凡的世界》與改革開放40年,于日前邀請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與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檸圍繞“《平凡的世界》與改革開放40年”進行對談,帶領廣大聽眾重溫茅盾文學獎經(jīng)典之作《平凡的世界》,體味個人命運沉浮與整體時代走向之間的共振與撕扯,盤點中國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讀者耳熟能詳?shù)娜绱拮?,以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前十年中國城鄉(xiāng)變革為背景,呈現(xiàn)了孫少安、孫少平等一群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日常生活與社會變革紛繁交織的歷史畫面。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內(nèi)容均與中國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現(xiàn)實密切相關,作家敏銳地感知到中國社會進行的改革開放給農(nóng)村和城市帶來的劇變,并在作品中進行了真誠書寫和深刻剖析。 白燁表示,“今天講改革開放40年,我認為《平凡的世界》做到了整體的反映,當年路遙準備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時,翻了十年中出版的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陜西日報》,他心里有一個想法就是一定要把人物,包括村莊背后社會的時代的歷史的變遷寫出來,寫到了很多事件,按說一個農(nóng)村的事兒就事論事的話真是很難寫的很大,但是里面盡可能穿插了很多那個時代所遇到的問題,時代、歷史和社會的,這本書可以說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側(cè)面做出的反映。” 張檸坦言,“我本人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并不是很喜歡,后來我在不同場合遇到很多不同的讀者,經(jīng)常被問到《平凡的世界》怎么樣,對于這部作品,讀者最多的評價是‘太喜歡了’,對于每個細節(jié)都很熟悉,讀了好幾遍,類似的情況碰到好多次我才開始注意到覺得必須重新讀,又重讀。結(jié)果一次跟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今年上半年是第三次讀。” 張寧表示,自己在重讀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它的生命力為什么這么長久?” “因此我修正了此前對《平凡的世界》評價的一些觀點,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修正就是說20世紀一百年來長篇敘事文學留下了多少讓我們能記得住的人物形象,其實不多,數(shù)不上來幾個,孫少平、孫少安的人物形像立住了?!睆垯幷f。 《平凡的世界》于2012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再版,至今不斷重印,在改革開放40年里伴隨著中國讀者,已成為經(jīng)典長銷作品。 對此白燁表示,“《平凡的世界》不斷地印,不斷地有人去看其實提出了一個問題,值得文學思考,現(xiàn)實主義在某種意義上講跟文學讀者有更關系的聯(lián)系,路遙恰恰是自覺的,清醒的。” 一直以來,《平凡的世界》在各個階層和年齡段的讀者中間熱度不減,然而與此同時,在文學評論、文學研究、文學教學中卻并未成為非常受關注的作品。對此白燁說:“這背后其實有很多問題,有些研究更多關注的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或者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怎么結(jié)合,但讀者不會,實際上兩邊的取向不同。我相信對讀者而言,讀者這么喜歡的作品原因到底在哪,法國有個文學史家朗松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他說有些書特別受到大眾喜聞樂見的原因可能在于他們表達了人與人共有的情感,而不是藝術形式別出心裁,對于一般讀者而言能引起共鳴的主要是共同情感,而不管藝術形式是什么樣?!?/p> “《平凡的世界》表達了人人共有的情感,尤其是處在逆境努力逆襲的人,尤其是有鄉(xiāng)村文化背景的人,哪怕是已經(jīng)從鄉(xiāng)村走向了都市,或者現(xiàn)在還在鄉(xiāng)村和城鄉(xiāng)交叉地帶看到這本書都會受到啟發(fā),《平凡的世界》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為平凡人立傳,為奮進者揚帆,這是我們對這部作品保持敬意最大的原因?!?/p> 據(jù)了解,“名家講堂”是十月文學院的一檔精品文學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十月文學院搭建平臺,邀請北京與全國著名專家學者、作家與文藝家,以兩人或多人對談的方式,就文學與文化的重要問題、前沿問題各抒己見。從2017年10月啟動至今,已在北京佑圣寺、福建武夷山、云南麗江等地舉辦了四場活動。(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