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中國西北“空中雜技”傳承百年 見證悠久人口遷徙史 中新社青海湟中2月17日電 題:中國西北“空中雜技”傳承百年 見證悠久人口遷徙史 中新社記者 張?zhí)砀?/p> 17日,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頭漸高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青海省湟中縣攔隆口鎮(zhèn)千戶營村廟里,鞭炮聲此起彼伏。按傳統(tǒng),打著各式臉譜的孩童們,當(dāng)日起將在此上演“空中雜技”高臺。 資料圖:2018年2月,西北民間“空中雜技”鬧新春。中新社記者 張?zhí)砀?攝 所謂高臺,其下有臺板支撐,臺板上是特制的兩三米高的細(xì)長木桿或鐵桿,將裝扮傳統(tǒng)戲劇人物的孩童,綁在以刺繡、剪紙等偽飾的高臺上,形成高、懸、妙、奇特點(diǎn),來講述傳統(tǒng)戲劇故事。 打著紅桃式臉譜,頭戴插翎子的頭盔,扮演《大鬧天空》中孫悟空的千戶營7歲的馬鑫一出現(xiàn)在村廟,就成為村民、游客及攝影愛好者拍照的對象。他扮高臺已有四年,算是里面的“老人”。 中新社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每個高臺立在房檐,或架著腳手架,馬鑫和同伴們,踩在高臺的小踏板上,連同腰、腿和腳,被村里的師傅們用布繩緊緊纏裹在高臺桿上。 “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tǒng),我小時候也扮過?!备吲_《大鬧天宮》的“臺長”龔生祿說。 中午時分,千戶營高臺隨著社火隊伍,被村民簇?fù)碇诖謇镄羞M(jìn),祈福平安。 高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富先說,因戲劇曲目不同,高臺造型兩三年會適當(dāng)變化。但中新社記者了解到,寓意“點(diǎn)狀元”的腳踏鰲頭、面目猙獰的“魁星”高臺最引人注目。 千戶營人相信,高臺技藝傳承幾百年,是先民們從江蘇南京遷徙而來時傳至當(dāng)?shù)兀虼?,寓意特殊的“魁星”高臺上百年來樣式幾乎未變。 “魁星”高臺之后,《三大財神》《樊梨花征西》《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主題最常見?!拔覀儚淖畛醯娜_,增加到之后的五臺、七臺,直到現(xiàn)在的十九臺,”李富先說,村里講究高臺臺數(shù)“綁單不綁雙”,今年還特意加了展示強(qiáng)國主題的高臺。 李富先說,每個高臺,因戲劇人物需要有一至六名孩童不等,“孩子太小不好綁,太大綁不上。這兩年,大小適中的娃娃們很缺,今年還從隔壁村里‘借’了幾個。” 但57歲的傳承人李富先對這門手藝還是信心滿滿,“我有十幾個徒弟,我只要在下面指點(diǎn),他們上去綁就可以?!?/p> 讓李富先得意的是,一些孩童的戲服、帽子制作手藝,徒弟們都已掌握。今年臘月,村里還召集村民辦了培訓(xùn)班,教大家高臺綁法及改造方法。 不止于千戶營,地處中國西北的青海省農(nóng)業(yè)區(qū),多地都有高臺表演傳統(tǒng),只是千戶營的表演最為人們津津樂道,但都流傳著“高臺是在明代洪武年間從南京傳到這里”的人口遷徙記憶。 一支16人的攝影師團(tuán)隊從江蘇南京到達(dá)湟中?!拔覀儚膩頉]有看過這么好的表演,也沒見過這么大規(guī)模的表演。”攝影師朱嗣德感嘆。(完) |
相關(guān)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