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
新聞集團“通俗”發(fā)家史
“這是自作自受。默多克本人就是這種自創(chuàng)氛圍的受害者。正是他的高級管理者們鼓勵和縱容竊聽。”
曾作為默多克助手的一個匿名消息源對美國媒體稱,竊聽丑聞只會出現(xiàn)在默多克的新聞帝國,因為默多克自己發(fā)明并建立了一種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里,你為了能完成稿件,可以做任何事情。
“通俗小報”打開市場
1952年默多克的父親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后,只有21歲的默多克從牛津大學匆匆趕回老家,接替父親創(chuàng)辦的新聞集團。
此時默多克家族的傳媒集團在澳大利亞還處于二流地位。在默多克的領導下,這個擁有數(shù)家媒體的集團開始在澳大利亞大城市打開市場。
上個世紀60年代后,通訊業(yè)普及和發(fā)展給報業(yè)的全國性開拓帶來了機遇。默多克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機遇,在1964年創(chuàng)辦了澳大利亞第一家全國發(fā)行的日報《澳大利亞人報》,這份報紙如今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報紙。
此后,默多克將目光瞄準了海外。1968年,默多克的第一件海外收購案就是將《世界新聞報》納入麾下。
收購時,《世界新聞報》正在虧損。默多克以較低的價格贏得了投標。
默多克認為該報虧損是受到電視沖擊,因此需要作出與電視不一樣的東西來讓它重生。默多克開出的藥方就是大規(guī)模報道聳人聽聞的消息。結果《世界新聞報》的八卦品牌日益“響亮”,報紙終于起死回生。
《世界新聞報》和他收購的同類風格的《太陽報》,在短時期內(nèi)就成為英國市場上最搶手的報紙,在英國通俗小報領域,默多克已然沒有對手。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新聞專業(yè)講師瑪麗亞金賽稱,英國小報有個傳統(tǒng),就是八卦路線,挖新聞會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因為英國人很喜歡看。媒體稱,默多克希望他在英國的每個媒體都要在本領域出類拔萃,因此對《世界新聞報》的“俗”,從沒過問。
從英到美從通俗到主流
正因為在英國幾乎沒有像樣的對手,所以默多克才有“魄力”,試圖將在英國新聞界的成功復制到美國。
默多克打開美國市場的也是一份類似《世界新聞報》的媒體———《紐約郵報》。1976年默多克看中了這家當時并不引人注意的媒體,此后將其按照《世界新聞報》的模式加以改造。
默多克給《紐約郵報》的定位是增加新聞集團的影響力,同時要以此改變美國新聞業(yè)和閱讀文化。該報的著名八卦專欄“第六版”幾乎與《世界新聞報》編輯方針大同小異———充滿隱私、性、暴力,但通俗、耐看、引人入勝。可以說,《紐約郵報》成功地做到了這點。比如著名高爾夫球選手泰格伍茲性欲成癮就是該專欄的“大作”。
在進軍通俗小報市場的同時,默多克開始涉足流媒體。1981年,他完成了對有200年歷史的《泰晤士報》的收購,使得自己的產(chǎn)業(yè)逐漸得到主流人士的認可。
4年后,默多克看上了美國??怂构酒煜碌碾娨暺放?,這是他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多元的最大機會。如今福克斯電視臺已經(jīng)是美國第四大主流電視企業(yè)。
1989年默多克還在英國創(chuàng)立天空廣播公司,它也成了新聞集團在英國的支柱產(chǎn)業(yè)。
2007年默多克收購了道-瓊斯公司,從此具有金融界領軍地位的《華爾街日報》也改姓默多克。
多樣化觀點受到?jīng)_擊?
有批評人士稱,默多克不斷地收購媒體,擴充媒體帝國,實際上剝奪了一個民主社會的公眾需要多樣化觀點的權利。
《哥倫比亞新聞學評論》的迪恩斯達克曼就持有這種觀點,他舉例說,默多克旗下的??怂闺娨暸_,對竊聽丑聞的報道,明顯比其他媒體要少得多。
因此斯達克曼對美國媒體稱,如果最終證明默多克和新聞集團的高層確實事先了解竊聽事件的話,那么新聞集團在美國的廣播電視媒體播放許可證或許會被政府拒絕更新,甚至吊銷。
他還說,丑聞繼續(xù)發(fā)酵可能給規(guī)模較小的媒體更多機會。因而對美國和世界媒體版圖帶來一些影響。
本報記者 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