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不解決中國意識危機 “中國夢”無從談起
www.fjnet.cn?2013-05-14 09:03? ?來源:新華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14日發(fā)表題為《“中國夢”需要超越中國意識危機》的文章,文章主要內(nèi)容如下: 中國再次提出“中國夢”的概念有歷史原因,也有現(xiàn)實原因?!爸袊鴫簟笔亲越詠硪淮忠淮袊说膲粝?。大清帝國急劇衰落,中國傳統(tǒng)國家被帝國主義打敗,中國人就萌生了建立一個民主富強的新國家的夢想。直到今天,這個夢想仍然是中國人追求變革和進步的巨大思想動力。但現(xiàn)實的因素似乎更為重要,“中國夢”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決今天中國很多人對國家的前途、對自己的前途的信心危機。歷史上,每一次“中國夢”的背后都是當時面臨的信心危機,而信心危機的背后則是深刻的“中國意識危機”。很顯然,要實現(xiàn)“中國夢”,首先就要克服“中國意識危機”。如果解決不了“中國意識危機”,“中國夢”就會無從談起。 有危機,才會有夢想;有夢想,才會有進步的動力。今天中國所經(jīng)歷著的“中國意識危機”,實際上是自近代以來的第三波。清末到“五四運動”是第一波,改革開放后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是第二波。今天所經(jīng)歷著的“中國意識危機”和前面兩波危機既有類似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區(qū)別。要克服今天的“中國意識危機”,人們可以回顧前面兩波危機,看看當時這種危機是如何產(chǎn)生的,人們又是如何克服的。盡管今天的情況很不相同,但仍然可以學到很多經(jīng)驗教訓。 深刻危機激發(fā)夢想 前面兩波危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各種內(nèi)外因素,導致一些人對國家和自己的前途深感憂慮,沒有信心?!拔逅倪\動”時期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清末以來,各帝國主義力量不斷深入中國,到“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政治和知識精英都深刻感受到了國家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同時也感覺不到中國有任何希望來拯救自己。早些時候,翻譯《天演論》的嚴復曾悲嘆道:“中國弄不好,有一天會被開除球籍。”盡管悲觀主義在一些精英人物中間流行,但更多的人則被這種情況激發(fā)出“中國夢”來。不管今天如何評說“五四運動”,這場運動培養(yǎng)了一代愛國主義者,他們都為建設一個新國家而努力。這場運動拉開了日后中國各種政治勢力實現(xiàn)各種版本的“中國夢”的序幕。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chǎn)黨,都是“五四”愛國主義的產(chǎn)物。從政治發(fā)展角度看,“五四運動”的終點應當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這段很長的歷史,表明了信心在克服“中國意識危機”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深刻的危機激發(fā)出人們對未來的夢想。同時,盡管人們抱開放的心態(tài),試圖用各種進口的主義來拯救國家,但只有那些符合中國國情的主義,或者那些被“中國化”的主義(主要是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才生存下來,并轉(zhuǎn)化成為主流社會意識。主流社會意識則是社會成員“中國夢”的意識構架。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再一次出現(xiàn)“中國意識”危機,那就是1980年代中期之后圍繞著“中國會不會被開除球籍”的大討論。這一次“球籍危機”是對毛澤東時代的“球籍危機”的反動。毛澤東在1956年曾說:“你有那么多人,那么大一塊地方,資源那么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jù)說是有優(yōu)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個什么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毛澤東的“中國夢”顯然是要建設一個富強中國,其指標就是趕超英美。因此,不久之后,毛澤東就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毛澤東一直想用政治社會運動的方式,來推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本身的規(guī)律則被忽視。當然,這也不是毛澤東一個人的錯誤。盡管毛澤東的激進政策也遇到了一些批評,但在短時間內(nèi)建設一個富強的國家,是那一代人的集體“中國夢”。 三十年下來,中國演變成了一個典型的貧窮社會主義模式。當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開始的改革開放,使得中國人有機會了解外面世界發(fā)展的時候,“中國意識危機”再次出現(xiàn)。人們發(fā)現(xiàn),且不說發(fā)達已久的歐美國家,即使中國的近鄰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已經(jīng)在中國連年不斷的政治運動過程中大大超越中國。日本是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二戰(zhàn)摧毀了日本,但到1980年代,日本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即使是廣東的鄰居香港也超越了上海,而上海在剛剛解放的時候遠比香港繁榮。正是因為這種深刻的“中國意識危機”,促成了1980年代的理想主義,也就是那一代人的“中國夢”。《河殤》、“球籍危機”的討論、政治改革的呼聲等等,都是當時人們“中國夢”的反映。 但是,使得世界驚訝的是,中國很快就從這種深刻的危機之中走了出來。這個標志就是1992年初鄧小平的“南方講話”,和當年中共十四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概念的提出。這淘汰了1980年代很多過于理想的主義,而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則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在這個主流意識的引導下,中國獲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同時,人們的“中國夢”也是在這個主流意識下展開的。如果人們不接受這個新的意識,就很難想象1992年之后中國高速度的發(fā)展。 今天,人們所面臨的“中國意識危機”和前面兩次有明顯的不同,很多現(xiàn)象甚至很難理喻。1992年之后,中國取得了快速的增長,在短短的一段時間里,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總量已經(jīng)躍升為世界第二,取代了日本。并且,當發(fā)達的西方仍然陷入深刻的經(jīng)濟危機的時候,中國仍然能夠保持較快的發(fā)展速度。再者,中國社會也越來越開放。但同時,中國社會對國家和個人前途的信心,也到了一個非常低的水平。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一個非常矛盾的現(xiàn)象?至少有如下幾個原因。 從國際環(huán)境來看,和前兩次不同,第一次是國家的生存問題,第二次是國家的貧窮問題,但這次是國家的富強問題。在國家生存有危機和國家貧窮的情況下,人們的擔憂和低信心可以理解,但為什么富強了之后還會這樣?原因也很簡單。對中國人來說,富強不僅僅意味著不受外國的欺負,也意味著能夠得到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應當有的尊重。但盡管中國崛起了,對國際社會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大,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并且,一個崛起中的中國,面臨著越來越糟糕和嚴峻的國際和區(qū)域地緣政治環(huán)境。這使得很多中國人不高興。近年來各種民族主義情緒就是這種“不高興”現(xiàn)狀的反應。非理性的“不高興”,和缺失自信、妄自菲薄是同一件事情。 |
- 責任編輯:林晨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0]"奮斗的青春"系列報道之二:用理想信念之石敲出星星之火
- [ 05-09]明溪:陽光男孩林石才和他的校園志愿者團隊
- [ 05-09]專家評湖南27歲副縣長等不公:影響中國夢實現(xiàn)
- [ 05-06]臺灣學者:中國若不能圓夢 臺灣島也不可能偏安
- [ 05-06]我們用青春的夢想裝點校園
- [ 05-03]駐英大使:中國夢不是要“獨步武林”獨霸天下
- [ 05-02]李行亮加盟《中國夢想秀》 手語為雅安祈福(圖)
- [ 05-01]臺灣學者:大陸領導人提“中國夢”不是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