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中國自14世紀就對釣魚島實施有效管轄
www.fjnet.cn?2013-05-16 09:32?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二、明代中國最先在國際關系中界定釣魚島的歸屬 明代是中琉通交之始。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朝派遣使臣楊載持詔書出使琉球,當時只能憑借中國航海人世代相傳的“針本”,經由釣魚島列島而至琉球。釣魚島之命名和使用得到官方確認,自14世紀70年代定型下來。此后有明一代近300年間,明朝派出使團25次,而琉球入明朝貢達300余次;清朝繼續(xù)沿襲這種關系,中琉兩國經由釣魚列島的頻繁交往長達500年之久,直至清光緒五年(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 迄今所見有5部明朝冊封使的出使記錄保存于世,為明代釣魚島歸屬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嘉靖十三年(1534年)陳侃《使琉球錄》最早記述:“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說明中國與琉球國的邊界以古米山為限。明代文獻中古米山又作姑米山,即今天的久米島。陳侃記述當時出使船上的琉球人望見古米山就認為到家了,足以說明古米山才是屬于琉球的疆域。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郭汝霖《重編使琉球錄》記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指出赤尾嶼是與琉球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中琉兩國的分界處,印證了包括釣魚島在內的赤尾嶼以近是明朝的領土。萬歷七年(1579年)蕭崇業(yè)、謝杰《使琉球錄》,重申了中琉兩國之間海上疆域界限,《琉球錄撮要補遺》中記有“去由滄水入黑水,歸由黑水入滄水”,是歷史上首次對琉球海溝(今稱沖繩海槽)的記載。萬歷三十年(1602年)夏子陽《使琉球錄》,強化了間隔于姑米山與赤尾嶼之間的黑水溝,是中琉的天然界線:“且水離黑入滄,必是中國之界”。崇禎六年(1633年)胡靖《琉球記》又一次清楚地表明姑米山才是琉球國界。 清朝冊封使也為我們留下了多部出使記錄,主要有1663年張學禮《使琉球記》,1683年汪楫《使琉球雜錄》,1719年徐葆光《中山傳信錄》,1756年周煌《琉球國志略》,1800年李鼎元《使琉球記》,1808年齊鯤、費錫章《續(xù)琉球國志略》等,無一例外地都表明釣魚島等島嶼歸屬于中國。 釣魚島歸屬于中國,在明清時期已成為東亞國際社會的共識。明代1471年朝鮮人申叔舟撰《海東諸國紀》,繪有琉球36島圖;清代徐葆光《中山傳信錄》中,有經中琉雙方討論而繪制的《琉球三十六島圖》,均沒有釣魚島等島嶼蹤跡。琉球王國第一部正史《中山世鑒》(1650年)全文轉錄陳侃《使琉球錄》有關釣魚島等島嶼的記載,古代琉球王室檔案《歷代寶案》也未載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這都說明琉球人從來也沒有將釣魚島等島嶼視為本國領土。而1721年日本新井白石撰《南島志》中關于琉球36島的記述,反映了琉球國的疆域及其所屬島嶼的界限,并沒有釣魚島等島嶼在內。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6]學者最新發(fā)現力證釣魚島是我國固有領土
- [ 05-14]日媒稱臺灣漁船“霸占”釣魚島周邊海域
- [ 05-13]日海保報告設釣魚島特輯 稱中國“反應過度”
- [ 05-12]日本海上保安報告聚焦中國公務船巡航釣魚島
- [ 05-11]《臺日漁業(yè)協定》生效 臺灣漁民赴釣魚島作業(yè)
- [ 05-10]釣魚島附近海域新漁場開放 臺漁民盼減少糾紛
- [ 05-10]對日漁業(yè)協議生效 臺灣漁民在釣魚島海域作業(yè)
- [ 05-09]中國海監(jiān)船連續(xù)8天在釣魚執(zhí)法 未理睬日方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