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確是依據(jù)前引《鄂王行實編年》改寫的,根本沒有岳母刺字的記錄。是否是張應(yīng)登節(jié)錄自章穎《岳飛傳》的另一版本呢?筆者個人編《鄂國金佗續(xù)編》的章穎《鄂王傳》校注,是使用了《鄂國金佗續(xù)編》的《鄂王傳》、《宋朝南渡十將傳》、《皇宋中興四將傳》等版本,均無岳母刺字的記錄。我在《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一書中,撰有《從南宋官私史書中的岳飛傳到<宋史·岳飛傳>》一篇,曾另作考證,證明元人編修《宋史》卷365《岳飛傳》,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興四朝國史》的((岳飛傳》,而《中興四朝國史》的《岳飛傳》大致是章穎《岳飛傳》,即上引《鄂王傳》的縮寫。其中比章穎《岳飛傳》增加了何鑄審訊時,岳飛露出背部刺“盡忠報國”四字的內(nèi)容,這應(yīng)是南宋史官修((中興四朝國史》的《岳飛傳》時,依據(jù)何鑄子孫上報的行狀、墓志之類而增補者。但((宋史》卷365《岳飛傳》亦無岳母刺字的記錄,正可間接證明章穎《岳飛傳》確無岳母刺字的情節(jié)。張應(yīng)登《忠武王傳》增加岳母刺字的記錄,言之無據(jù)。這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張應(yīng)登據(jù)當(dāng)時的民間傳說增飾,二是張應(yīng)登原著并無此段記述,而是在清光緒年間《唐門岳氏宗譜》成書時篡改增飾者。因為《唐門岳氏宗譜》一書偽造成分確實甚多。例如岳雷分明是流放時死于嶺南,而此書卷2《紹忠侯雷公傳))卻說他在宋孝宗時從嶺南北還。又如我曾在《岳飛后裔考略》一文中考證,《唐門岳氏宗譜》對謝應(yīng)芳《龜巢稿》卷18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跋岳氏族譜》的文字,作了明顯的篡改。故此書雖刊登張應(yīng)登《忠武王傳》的文字,不一定就是原文。
元明時代,大致還沒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清初錢彩的《說岳全傳》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飛背刺四字也訛為“精忠報國”,并且長久以來,以訛傳訛,近乎弄假成真。把傳說訛為歷史,如果是沒有史學(xué)修養(yǎng)者,尚有可說……
清初錢彩的《說岳全傳》,在第二十二回“刺精忠岳母訓(xùn)子”中,也編寫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說岳飛“就將衣服脫下半邊。安人取筆,先在岳飛背上正脊之中寫了‘精忠報國’四字,然后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安人道:‘我兒痛么?’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么問孩兒痛不痛?’安人流淚道:‘我兒!你恐怕做娘的手軟,故說不痛?!鸵е栏?。刺完,將醋墨涂上了,便永遠不退色的了”。小說在第六十回“勘冤獄周三畏掛冠”中反而刪除了岳飛在被審訊時,袒示背部四字的真事。從此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飛背刺四字也訛為“精忠報國”,并且長久以來,以訛傳訛,近乎弄假成真。
由此可見,岳母刺字的傳說大致流傳了約四百年,在此之前,并無此種傳說。可驚嘆者,是一位“大專家”在《文匯讀書周報》回駁我的批評說:“至于梁紅玉、岳母刺字全不見于宋代史籍,請王先生再讀《宋史》。”我后來說他“學(xué)風(fēng)十分浮躁,習(xí)慣于不讀書,不懂裝懂,信口亂說”,此為一例。把傳說訛為歷史,如果是沒有史學(xué)修養(yǎng)者,尚有可說,但偏偏是史學(xué)專家出此奇語,這就令人費解了。
來源:文史知識 (作者:王曾瑜)
(責(zé)編:申家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