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學者谷應泰(1620-1690)的《明史紀事本末》有這樣兩條記載。
一條是說鄭和等人“蹤跡建文帝”的,稱:“(永樂)七年春正月,命太監(jiān)鄭和航海,通西南諸國。時胡濙、鄭和數(shù)往來云、貴間,蹤跡建文帝。帝東行,三月,至善慶里,五月,復至襄陽。廖平家已徙蜀,帝還滇?!?/p>
一條說建文帝與“密訪帝”的工部尚書相遇的,稱:“(永樂)八年春三月,建文帝復至(白龍)庵。工部尚書嚴震使安南(今越南北)密訪帝,震忽與帝遇于云南道中,相對而泣。帝曰:‘何以處我?’對曰:‘上從便,臣自有處?!箍O于驛亭中?!?/p>
人們不妨比較一下,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之所述,與查繼佐《罪惟錄》之所述,哪一種更符合邏輯。鄭和原系朱棣之親信,他與建文帝并無直接聯(lián)系,在朱棣與朱允炆之間,他的傾向是不言而喻的。建文帝再傻,也不會策動他去舉兵造反。嚴震與鄭和就不同了,他與建文帝有舊,卻負有“密訪建文帝”的使命。舊主情難了,新君命難違,在此“兩難”之中,嚴尚書只能以“夜縊于驛亭中”自處。
在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中,對于建文帝漏夜出走之后,歷經(jīng)朱棣及其之后的仁宗、宣宗、英宗幾代近四十年的經(jīng)歷,都有粗略的介紹,也說到建文帝的最后歸宿——這是明英宗正統(tǒng)五年的事,而且與一位假冒建文帝的老僧有關。假的建文帝受到處罰,真的建文帝卻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于是迎建文帝入西內,程濟聞之,嘆曰:‘今日方終臣職矣?!颇戏兮郑⑵渫?。帝既入宮,宮中人皆呼為老佛,以壽終;葬西山,不封不樹。”如此結局,當然也與“最終出亡福建寧德”大相徑庭。
大凡新說之“立”,總會包含著對于舊說之“破”。明史專家“立”得理由很不充分,對于舊說之“破”,也“破”得難以令人信服。至少,從現(xiàn)有的報道看,他們只字未提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成書于《明史稿》、《明史》之前,藉張岱《石匱書》與談遷《國榷》,博采私家野史,頗為時人所重。初刻于康熙五十年的《綱鑒易知錄》,在國內外的影響極大,其中關于包括建文帝的下落在內的明史部分,采用的便是此書提供的史料。斷言“最終出亡福建寧德”的明史專家倘若不知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有此記載,似乎說不過去。
(作者單位: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09-10-16歷史上消失多年的建文帝馬皇后
- 2009-09-30福建文物局對外宣布稱寧德古墓與建文帝無關 福建8代表8勞模將上國慶閱兵觀禮臺
- 2009-09-03建文帝陵寢奇聞軼事 透露失國皇帝強烈隱忍之氣
- 2009-09-03建文帝陵寢的世代守衛(wèi):子孫后代跨越600年堅守
- 2009-08-28明史專家考證認定:寧德上金貝古墓為建文帝陵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