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石銘成了各級衙門的點綴
在文的方面,一個主要的舉措就是頒布種種“官箴”,告誡官員要廉潔自律。
對官吏頒布種種勸慰、勉勵的箴文,其由來很早?!渡袝ど虝ひ劣?xùn)》就有“儆于有位”的說法。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湖北云夢出土的秦始皇時期的竹簡中,就有一篇叫“為吏之道”,告誡官員要做到“忠信敬上”、“清廉毋謗”、“舉事審當(dāng)”、“喜為善行”、“恭敬多讓”這“五善”。清代史學(xué)家趙翼《陔余叢考》卷二七考證了漢代以后一些著名官箴文本,比如漢代揚雄寫的《卿尹州牧箴》二十五篇,以后崔骃、胡廣增寫的《百官箴》。而隋初隋文帝的寵臣何孚,在龍州當(dāng)刺史的時候,寫過《刺史箴》,刻在州衙大門外的石碑上。
后世流傳時間最長、傳播地域最廣的就是所謂“戒石銘”了。它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后蜀主孟昶(934—965在位)所撰寫的,頒發(fā)給各地州府,要求刻寫在衙門里樹立的石碑上。當(dāng)時全文共二十四句,九十六個字:“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長,撫養(yǎng)惠綏。政存三異,道在七絲。驅(qū)雞為理,留犢為規(guī)。寬猛得所,風(fēng)俗所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與是切,軍國是資。朕之賞罰,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為爾戒,體朕深思?!?/p>
以后北宋滅了后蜀,宋太宗趙匡義又從這個戒石銘里選了四句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親自抄寫并頒給地方官吏。到了南宋高宗時,又再次命令詩人黃庭堅書寫這個戒石銘,頒發(fā)到各州縣,要求刻石后放置在“座右”。
從此這十六字銘文就被一直沿用,經(jīng)歷了宋、元、明、清四朝,長達(dá)七八百年。明太祖朱元璋又命令將刻寫了戒石銘的石碑,樹立在各級衙門大堂院落的中央,讓長官在坐堂審案時抬頭就會看見這塊戒石。以后這塊石碑就一直是各級衙門大堂的主要點綴。
- 2009-12-25攤派“反腐臺歷”反腐?
- 2009-12-25反腐臺歷也攤派?
- 2009-12-23王明高:科學(xué)制度反腐的最佳時期
- 2009-12-19巴基斯坦反腐機構(gòu)出臺禁離境名單 防長榜上有名
- 2009-12-18深入開展反腐倡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