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式的官員,在經(jīng)濟政策上好大喜功,喜歡花錢,搞工程,上項目。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只要錢花得夠多,不管效率如何,總歸會有一些政績、有一些GDP的。收到錢的人(例如承包工程的),當然會很高興。而一般的老百姓,也會因此而增加一些就業(yè)機會,在財政狀況惡化的不良影響暴露之前,他們可能也會支持這樣的官員。在官員政策上,乾隆式的官員喜歡“寬大為懷”,一團和氣,搞好“團結(jié)”,讓大家都如沐春風,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樣的官員常常是既有“政績”,人緣又好,很可能被當成德才兼?zhèn)涞牡湫?,有著無量的前程。
而雍正式的官員則恰恰相反,在經(jīng)濟政策上,他們會努力地去開源節(jié)流,對于建設項目會認真評估,達不到標準絕不輕易上馬,從而會給人們一種吝嗇乃至嚴苛的感覺。而這種感覺,他們也會將其帶到官員政策之中去。很明顯,這樣的官員通常不會有多么好的人緣,如果沒有伯樂在上,他們的前途也會比較晦暗。
說到這里,筆者必須澄清一點,那就是筆者并沒有要全盤肯定雍正式的官員,也沒有要全盤否定乾隆式的官員。經(jīng)濟要發(fā)展、社會要進步,不花錢是不行的,乾隆花的那些錢,也有花在正道上的(例如普免錢糧、興修水利等)。同樣,在官員政策上一味搞高壓也不見得會有最理想的效果,雍正為自己樹了那么多的政敵,搞得人人自危,負面作用也不少。如果想要經(jīng)濟社會以最優(yōu)的方式發(fā)展,我們需要在雍正式的官員與乾隆式的官員之間有一個平衡,或是兩種官員之間的平衡,或是同一批官員身上這兩種傾向之間的平衡。
可是,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有的體制下,當乾隆式的官員對人們的吸引力實在是比當雍正式的官員要大得太多了!“朕即國家”的終身制皇帝尚且喜歡當乾隆,更何況今天這些任期只有短短幾年、花得又不是自己的錢的官員們呢?因此,一個合理的推斷是今天乾隆式的官員一定要遠遠多于雍正式的官員。而這兩者之間的平衡被打亂之后,乾隆式官員的缺點就會集中凸顯出來。要知道,在人人都想當乾隆的情況下,想讓這些官員在決策時保持完全冷靜的頭腦,把錢都花在刀刃上,在廉政方面對人對己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顯然是不大現(xiàn)實的。
因此,為了達到平衡,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更健康的發(fā)展,我們需要從各個方面更多地去支持和理解雍正式的官員,讓他們得到更多的認可,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機會,而不能再一味地鼓勵大家去做乾隆式的官員。例如,當審視政績的時候,在美輪美奐的大樓與宏偉壯觀的項目背后,我們要多想想,為了得到這一切,我們花了多少錢?這些錢花得是不是值得?我們的財政能不能支撐得起這樣的開支?有沒有機制能夠保證做出花錢決策的官員未來會為這些開支的效益負責?當對官員進行考核評議的時候,在上下左右一片贊揚聲中,我們要深入地去考察一下,這些贊揚是因為這位官員真的是德才兼?zhèn)?,從而贏得了人們由衷的肯定呢?還是因為他放棄原則,一味的寬容袒護,才換來了這樣“一團和氣”的局面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更多的人愿意當雍正式的官員,或是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夠更雍正一些,從而也使得我們的決策更科學一些,發(fā)展更健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