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學根底深厚的革命黨人,如章太炎等人使用文言文時追求“高古典雅”;而面向下層民眾,則運用白話文進行宣傳,務求淺顯直白
不論是口頭還是文字宣傳,都有一個“雅”與“俗”的相對區(qū)別的問題??陬^宣傳所用口語固然不像當時書面用語有那樣大的差異,但無疑也有一個相對深奧與淺顯、幽婉與直白的區(qū)別。
辛亥革命黨人多是具有相當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其領袖和骨干人物更是如此,有的甚至是國學根底很深、習慣用比較艱晦文言寫作者(如章太炎),甚至有意追求“高古典雅”。像丁未(1907年)《神州日報》的發(fā)刊辭:“自古哲士哀時,達人礪俗,曷嘗不以微言閎議,激蕩民心,轉移國步者哉!是以文致大平,垂經世先王之志;眷懷小雅,傓主文譎諫之辭……”。這樣的文字,不要說在今日,即使當時,恐怕也不是粗通文墨者所能一目了然、曉解無礙者。
辛亥革命黨人在文字宣傳上,使用文言都是比較艱深的,當然,辛亥革命黨人在面向更為廣大的社會公眾特別是下層民眾運用白話文的宣傳上,他們更顯其創(chuàng)造性。
在清末的白話文報刊中,由辛亥革命黨人所辦者占相當比例。像《中國白話報》的創(chuàng)辦者林獬,便自號“白話道人”,他在以此署名撰發(fā)的該報《發(fā)刊詞》中,就這樣說:“文言文報刊全是給讀書人看的,任你說得怎樣痛哭流涕,總是‘對牛彈琴’,一點益處沒有的”,“可望的都在我們幾位種田的、做手藝的、做買賣的、當兵的以及那十幾歲的小孩子阿哥、姑娘們”,但他們即使識字的文化也不高,不喜歡或看不懂那種“之乎者也,詩云子曰”類“離奇古怪的文章”,自己“為著這事,足足和朋友們商量了十幾天,大家都知道沒有別的法子,只好做白話報罷”。其表述中對“讀書人”排除在革命動力之外的一概而論,固然有絕對化和偏激的不妥,但其以白話報刊來作為向普通大眾宣傳的有效方法的立意無疑是可取的。
辛亥革命黨人在輿論宣傳方面的這些具有較高水平的策略手段運用,無疑是其能夠取得推翻清王朝、結束中國帝制斗爭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為河北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