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時代的文明對話
jianaisc.com?2012-02-13 16:59?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墨子》全書也多為對話體。墨子認為言論應(yīng)制定準則即“言必立儀”。墨子為言論訂了三條原則:“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實踐的?!保ā斗敲罚┤绾慰疾毂驹??要向上本原于古代圣王事跡。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要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為言論所訂的本、原、用三條原則,是軸心時代文明對話、百家爭鳴的重要原則。 軸心時代古希臘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是文明對話的高手。 蘇格拉底獨創(chuàng)了自己的對話問答法,他通過表面重復、“誘敵深入”的辦法把對方一步一步地“引誘”到自己設(shè)下的“辯證法陷阱”,從悖論中獲得新見。蘇格拉底極其嫻熟地運用對話思維方法來展開他的思想。他幾乎天天與人對話。在生命最后一天喝下毒藥后還在進行漫長的對話,討論正義與靈魂不朽等問題(參看《柏拉圖全集》中《斐多篇》,斐多是蘇格拉底忠誠的學生)。通過對話,激發(fā)思考,探求真理。“蘇格拉底式對話”既是哲學思辨的同義詞,也是西方哲學史命題。 柏拉圖完全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對話思維方法,前后共著對話二十五篇,除最晚出的《法律篇》外,其余二十四篇都是以蘇格拉底為主要對話者。蘇格拉底像孔子一樣,一生述而不作,沒有留下一個字的著作,他的對話及其思想,經(jīng)由柏拉圖的記述,成為人類哲學史和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chǎn)。 無論從孔子、墨子到孟子、荀子,還是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再到亞里士多德,可以明顯看到哲學思想在表達形式上變化:由相對自由的對話體逐漸轉(zhuǎn)向比較嚴謹?shù)恼撌鲶w。不過,即使是思想家、學者“述而有作”,對話也沒有退出思想學術(shù)領(lǐng)域。比如先秦諸子著作的經(jīng)傳關(guān)系,既是一種學生對老師學說的解釋,同時也是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話永遠是哲學思辨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形式。 |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