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年“雙11”,知名電商平臺的國際海外購再現(xiàn)銷量井噴,平臺中一些國外知名賣場開場一兩個小時就突破1000萬元。 除在電商平臺對境外商品瘋狂掃貨外,國外的品牌實體店、免稅店也經常擠滿來自中國的“國際掃客”,甚至導致很多熱門品牌商品被搶斷貨。國人海外掃貨的重心也從高端奢侈品逐漸向生活必需品轉移。 近些年,我國境外購物迅速增長。繼去年我國公民境外消費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出境去海外“掃貨”的人數(shù)超過1億人次之后,今年的境外購物規(guī)模還將繼續(xù)增長,預計出境游客消費支出將高達1940億美元。 業(yè)內人士分析,國人境外采購、境外消費迅速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商品價格的差異。一般而言,海外代購的中介費用要占到商品價格的一成左右,但即使如此,同樣一件國外品牌的商品,海外代購的價格通常只有國內價格的七八成左右,對于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其實除了價格方面的考慮,對于多數(shù)熱衷于海外購物的消費者而言,吸引他們購買的國外商品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還是產品質量。 近一兩年來,國人海外“掃貨”對象已然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從以前的只購買高端奢侈品,到如今大量海淘廚房用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實際上,很多國外品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要略高于國內同類產品,質量很多確實比國內要好,所以對較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讓國人熱衷海外購物。 原來大件高端商品被搶,現(xiàn)在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被搶,這一方面折射出我國民眾消費潛力巨大,另外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國制造”目前的發(fā)展狀況無法滿足國人“消費升級”的要求。 業(yè)內人士指出,前些雙十一交易額再創(chuàng)紀錄,只是中國強大內需消費的一個縮影,未來國人的高品質物質文化需求還會繼續(xù)增長。民眾消費升級,可能會倒逼民族產業(yè)轉型升級。只有創(chuàng)新消費品,增加優(yōu)質產品的有效供給,建立多元化的供給體系,才能滿足廣大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從根本上講,應該提升“中國制造”的水平,走“精品工業(yè)”的路線,使“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真正受到國內高端消費者的認可,這樣才能引導“跨境消費”回流。 (記者劉會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