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潘慶林提出,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據(jù)《南方日報》)
近年來,國內建議恢復繁體字的聲音不絕于耳,有學者曾建議用50年時間全面恢復繁體字。潘委員的建議原因有三:一、簡化漢字違背了漢字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二、繁體字雖繁瑣難學難寫,但電腦輸入和簡體字一樣便捷;三、恢復用繁體字利于兩岸統(tǒng)一。
這些說法并無多少道理可言。繁體字輸入電腦不成問題,但不成其恢復的理由;至于繁體字促進兩岸統(tǒng)一,那是將政治問題簡單化。
幾點理由當中,只有繁體字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還有些道理,其意恐怕有簡化字影響傳統(tǒng)文化繼承的意思。他舉例說,“愛”字的繁體字有“心”,簡化后,造成“無心之愛”。不過,有“心”無“心”,并不影響人們對愛的理解,畢竟文字是象征性符號,拼音文字沒有象形文字的特點,同樣不影響表達愛。說簡體字造成傳統(tǒng)文化斷裂,實在有些夸大其詞。造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斷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非只是簡體字的作用。如果為了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方便而將十多億人在使用的簡體字作廢,一定得不償失。
首先,傳統(tǒng)文化是農耕時代的文化,它對現(xiàn)代社會有多少作用?是個疑問?,F(xiàn)在為了更好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而恢復繁體字,真就那么有價值嗎?現(xiàn)在臺灣地區(qū)的學子都認識繁體字,他們并不是個個都精通和愛好傳統(tǒng)典籍。因此,傳承傳統(tǒng)文化,只要專家懂繁體字即可,用不著大眾都要使用。
其次,讓十多億人重新學習繁體字是個浩大的工程,必然花費不菲,幾十來年形成的文獻資料、圖書、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文字、地名都是用簡化漢字表述,如果將這些都變更過來,得花多少錢?一個城市街道改個地名,當?shù)仄髽I(yè)、政府機關、印章都得重新制作修改,得花多少錢?將一個十幾億人大國的所有文字都重新?lián)Q一遍,即使不耗費力氣重新掃盲,光花費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