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家南方朔今天在香港媒體撰文說,去年北京奧運,臺灣的棒球輸給中國大陸;3月7日的東京經(jīng)典賽,臺灣隊再以1比4落敗。在臺灣,棒球早已被象征化到了“國球”的程度,臺灣一流,大陸二流,而今連兩敗,第一敗還可歸諸運氣,第二敗再怎么找理由也成不了理由,只剩下謾罵,自怨自艾。連日來它又成了繼CECA、ECFA之后的另一個茶壺風暴。
????“開放”變質(zhì)淪為“分財產(chǎn)” 公營銀行民營化變貪腐淵藪
????文章指出,無意只談棒球,而是想把這個問題拉高到一個更大的脈絡(luò)上來討論,這個脈絡(luò)就是黑格爾所謂的“時代精神”(Geist),以及近代科學哲學家孔恩 (Thomas Kuhn)所說的“習慣性的規(guī)格”(Paradigm)--這個字以前都按字面翻譯成“典范”,但這實在欠準,按詞義翻成“習慣性的規(guī)格”,或許才更能達意。
????無論“時代精神”或“習慣性的規(guī)格”,它都是指一個時代或階段,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價值與模式,它是當時的風尚和行為模式,也是一種政治正確,沒有人會去挑戰(zhàn),縱使挑戰(zhàn)也是白挑戰(zhàn)。只有它自己搞得破綻百出,難以為繼,才會解體。
????而過去20年,就一直存在著一種“時代精神”和“習慣性的規(guī)格”。在這20年里,臺灣以“民主化”“自由化”為名,于是舊秩序都被說成是“特權(quán)”“壟斷”,“國家”成了“無能”的代號,“私有”則被賦予無上的道德地位。在這種無可抵擋的風尚之下,于是銀行開放、“國道”路權(quán)開放、空中電波頻道開放、“國有”土地開放、“國家”工程開放、公營銀行開放民營(即臺灣所謂的“金改”)、“國家”財政平均分享等主張及做法即一波波出現(xiàn)?!伴_放”并非壞事,如果政府有膽識和能力,可以做好管理與調(diào)控,“開放”未嘗不是整體向上提升的契機。但那個時代國民黨政府虛弱媚俗到了不堪的程度,只要有人敢說敢爭,它就不敢也無能反對,于是整個“民主化”和“自由化”,遂變成是所有的人都在“吃國家”“吃公家”,形同是在搶過去將近半世紀臺灣胼手胝足所賺的錢的分配權(quán),這是另一種形態(tài)的“分財產(chǎn)”。
????文章認為,今天臺灣百孔千瘡,有一大半都是這種“分財產(chǎn)”的后遺癥。臺灣被掏空而倒閉的濫銀行以及被打消的銀行壞帳不知有幾千個億,這是“國”庫及儲蓄人遭殃;以公營銀行民營化而言,它成了政治貪腐的淵藪,扁家“二次金改”弊案即因此而來;頻道分配不夠,地下電臺遍地,擴大了政治混亂,至今未已;路權(quán)開放使得亂七八糟的客運公司過度競爭,運輸品質(zhì)反而降低;各種利用公共工程承包及BOT而分贓的案例數(shù)之不盡,使得臺灣各種蓋好后只能養(yǎng)蚊子的“蚊子建筑物”遍及各地。臺灣的“分財產(chǎn)”,不知虧掉了納稅人多少錢!
????拚命花錢而非創(chuàng)造財富 競爭力減弱埋下禍根
????而這種“分財產(chǎn)”的后遺癥固不僅如此而已,比這更嚴重的問題,目前正在依序迸發(fā)中﹕
????(1)靠著“分財產(chǎn)”而解決政治壓力成了習慣,已使得臺灣官方及民間已沒有了“興利”(即“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一遇到問題就想到去動既有財產(chǎn)上。臺灣面對經(jīng)濟危機,拚命在花錢而不去創(chuàng)造財富。這種“時代精神”及“習慣性的規(guī)格”,也反映在只會媚俗討好,提不出主見的政治風格上。在既有財產(chǎn)上動腦筋,現(xiàn)在已動到最大的“國民”儲蓄郵政儲金及外匯存底上,這將是找理由分財產(chǎn)的最后階段,這波分錢游戲搞完,臺灣差不多也就“玩完了”(game over)!
????(2)“分財產(chǎn)”當然會有一大批人由于分到而致富,于是在過去20年里臺灣出現(xiàn)了一大群新興大小富翁,他們名車豪宅,吃香喝辣,男的是名流,女的是貴婦。在景氣還不錯的過去,這些人的確撐出了所謂的“鍍金時代”(Gilded Age),但靠“分財產(chǎn)”而致富的人,其實并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就以臺灣那幾大金控公司為例,它們在過去幾年里靠著“吃國家”而資產(chǎn)翻了四五倍,但這些是“分”來的,而不是“賺”來的,無論洛桑管理學院或世界經(jīng)濟論壇的競爭力分項排名里,臺灣金融系統(tǒng)皆瞠目落后,臺灣金融系統(tǒng)內(nèi)部其實還暗藏著許多未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