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變化真快,能“行萬里路”的人越來越多,能“讀萬卷書”的人也越來越多嗎?計量閱讀量的單位已經不再是以“本”或“卷”而論。
閱讀,不只是一個文化命題,也不僅僅是閱讀圖書的問題。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憂慮公民閱讀率下降,更多地是指圖書閱讀率的下降。這有意無意地把傳統(tǒng)閱讀跟新的視覺信息接收方式對立起來,先是講電視對讀書的沖擊,后來又講從讀書到讀“電子”的變化。
的確,技術的進步使傳統(tǒng)閱讀方式受到巨大挑戰(zhàn),油墨的清香似乎越來越淡,人類的信息獲取方式面臨著有史以來變化最大的轉型。反過來,信息獲取方式的轉型也影響著信息生產方式的轉型。對這些方面,我們的了解和研究都還遠遠不夠。
我們想弄清楚——在圖書閱讀率下降的同時,人們從其他渠道(介質)獲取的信息到底在增加還是在減少?看電視、讀手機報、瀏覽網絡等新閱讀,是不是可以彌補圖書閱讀減少的缺失?這些不同閱讀方式呈現(xiàn)出怎樣不同的特點?各有什么優(yōu)劣?
我們也想了解——技術對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帶來怎樣的變化?比如,很多時候,原來的線性閱讀被跳躍性的鏈接、檢索方式取代;原來習慣于深度閱讀,而現(xiàn)在在網上很難集中精力去閱讀長文。這種變化會不會使“捧香茗而讀”的文化傳統(tǒng)逐漸消失?報紙是不是在2043年真的將壽終正寢?將來人們主要將從哪里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糧?
我們希望知道——閱讀方式的改變多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術進步帶來的,又有多大程度上是由現(xiàn)代生活方式形成的?高速度、快節(jié)奏、日益緊張的生活方式在這當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今天的教育方式正怎樣影響著閱讀的選擇?
我們希望知道——在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的今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寫作要訣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垃圾論文、垃圾圖書是不是越來越多?
我們還希望知道——屏幕閱讀方式怎樣影響了人們的視力和脊柱?怎樣影響著人們的生理構造、心理活動和思維方式?說得更嚴重一點,怎樣影響著人類的進化?
太多的問題不是只在閱讀中就能找到答案的,而人們的發(fā)問和思考正是源于不斷的大量閱讀。不容置疑,閱讀方式的豐富使得更多內容較為容易地進入讀者眼簾,魚龍混雜,良莠不一。當“快餐”式閱讀流行的時候,“咀嚼”的功能應當不要退化,否則,得不償失。(楊健)
(責編:劉寶琴)
- 2009-04-16中小學生為何不閱讀課外書籍了
- 2009-04-23重拾閱讀精神
- 2009-04-23讀書究竟有何“用”?
- 2009-04-23大學讀書氛圍為何冷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