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進黨”?這是民進黨創(chuàng)黨世代人們記憶中的舊詞匯了,回憶起來令人感慨系之。
據(jù)《聯(lián)合報》今天社論指出,民進黨成立的一九八六年,戒嚴尚未解除,雖因蔣經(jīng)國立意走向民主而未加阻攔,唯當時仍在黨禁時期,大眾及多數(shù)媒體對此“違法政黨”認知為名不正言不順,遂以“民X黨”、“X進黨”、或“所謂的‘民進黨’”,扭捏遮掩稱呼之。但是,僅僅十數(shù)年之后,民進黨就贏得中央執(zhí)政權,當年的“民X黨”、“X進黨”之說,成為見證國民黨威權的一種反諷。
當年,民進黨已然存在的客觀事實,并未因政治環(huán)境中的“不予承認”而為之動搖。此一邏輯,應無人能反駁吧?那么,對于今日已躋身世界名校排行榜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等,若有人仍以政治理由而堅持對其學歷不予認證,不是重復當年“X進黨”的笑話嗎?
簡直不可思議,今天重演“戒嚴腦袋”舊戲的,正是當年的“X進黨”同志。民進黨杯葛大陸學歷認證,在“立法院”大動干戈。兩岸互動頻繁的今日,臺灣民眾赴大陸就學、進修者不知凡幾,連部分民進黨人都坦承確有“認識中國”的必要,而主張“不要以為蒙上眼睛就可以不承認”。更有人直言,不承認大陸學歷乃掩耳盜鈴。
的確,如果知識上理解它是北大,卻只是說法上不承認它北大;這種“掩耳盜鈴”術,自國民黨創(chuàng)造“X進黨”稱呼的年代所流傳,沒想到于今尤烈。
已故的歷史學家吳相湘教授曾就這“偽”字評論,重點正是“掩耳盜鈴”四個字。吳相湘說,中國語言中的“正、反、順、逆、真、偽”,出現(xiàn)于政治關系上,往往是主觀成分多,客觀成分少。但歷史的客觀事實,不是憑某一人或某一組織的主觀所建構的。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的創(chuàng)建,早于“中華民國”成立之前,從來不受政治影響,而即使北京或北平地名更易,北京大學始終就是北京大學。
臺灣一度流通的“偽北大”等可笑稱呼,民間自覺地早就停用了,但理論上直到動員戡亂時期結束才正式告終。政府多年來考慮大陸學歷認證問題,歷經(jīng)數(shù)位“教育部長”試著處理,但卡在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及民進黨執(zhí)政的鎖臺政策,始終沒有進度。如今兩岸及國際間的客觀情勢都大幅變化,臺當局決定要積極面對這個包含著強烈諷刺“偽”意味的問題,卻遭到民進黨如此杯葛?;叵氘斈甑摹埃剡M黨”稱呼,那種看似以“不承認”去羞辱別人、實則羞辱到自己的教訓,國民黨欲改正錯誤,反而是曾身受其害的民進黨已全然忘卻,而欲施加在別人身上嗎?
吳相湘教授當年冷眼對“偽北大”之說的評論,詮釋得再白話一點:北大屹立不搖,清華大學甚至比“中華民國”還要歷史悠久,誰理會你遷臺后的臺當局把它叫成“偽”?那么,民進黨才不過多少年的歷史,又有多長久的政黨前景信心?有資格夸夸其言“不承認北大、清華的學歷”?也難怪吳教授說,歷史是鏡子,鑒往知來,“實在要多照照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