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湖南高考考生投訴,稱湖南省教育廳發(fā)文要求省內(nèi)高校照顧錄取教職工子女。記者調(diào)查證實,在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多家高校網(wǎng)站上,都可以看到該省教育廳5月下發(fā)的通知。該通知稱,湖南省內(nèi)普通高校教職工子女報考父母所在學校,且上了該校所在錄取批次的最低控制線,可照顧錄取。(《新京報》7月22日)
這條新聞與去年4月新華社發(fā)布的一則消息,內(nèi)容截然相反——去年4月15日,新華社報道稱,為維護教育公正與公平,湖南省正式宣布取消以往高考錄取過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職工子女可適當降分”這一不成文規(guī)定。據(jù)湖南省教育廳介紹,全省高校所有招生計劃,一律在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上按考生志愿從高分到低分投檔錄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指名錄取任何考生。同時,所有中央部委院校和外省高校追加的招生計劃,均須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執(zhí)行。
能夠“合理”解釋湖南省教育廳頻繁“變臉”的理由,有如下兩條:一是取消高校教職工子女升學福利,遭遇教職工的反對,推行遇到阻力。一直以來,高校教職工子女升學福利難以取消,就是因為對大學教職工而言,子女升學方面的“優(yōu)惠”被認為是其應該享有的“福利”,正如其他某些行業(yè)的職工也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樣,加之以前高校都實行這一政策,突然輪到某一年有子女升學的教職工不能再享有這樣的待遇,學校及其上級管理部門,都將承受很大壓力;二是教育廳對外宣稱是一回事,對內(nèi)工作又是另一回事。這種情況,在當今的教育和社會現(xiàn)實中,不可排除——有的官員被處理了,卻還照樣領工資;有的高校宣布達到95%以上的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實際上卻有大批學生工作無著……
如果是屬于第一條理由,那么,需要探討的是,改革如何排除既得利益者的阻力。誠然,取消高校教職工子女的升學福利,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是情理之中的,但是,如果僅因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就退縮,改革者的決心、膽識和原則性就值得懷疑。就此事而言,既有教育部的“尚方寶劍”——2005年,教育部就明確表態(tài),堅決不允許高考錄取過程中降分錄取本校教職工子弟的現(xiàn)象,也有社會輿論對教育公平的一貫呼吁。各地教育部門有何理由退縮呢?
如果是屬于第二條理由,那么,應該質(zhì)疑的是,湖南省教育部門怎樣看待教職工子女優(yōu)惠政策,怎樣面對公眾的監(jiān)督。取消之后再恢復,或許湖南省教育部門本身也認為省內(nèi)高校是“自留地”,不必在乎輿論的監(jiān)督。近年來,有人用境外大學也會在職工、校友子女錄取中給予適當優(yōu)惠來證明這一做法的合理性,但必須認清幾點:其一,實行這種政策的境外大學,往往是私立大學,而我國的省立高校也是公立大學;其二,境外大學這一政策的制訂,要通過學校董事會決策,且相關執(zhí)行過程完全透明,而我國大學的教職工子女升學福利政策,不公開、不透明,甚至還有被非教職工子女侵占的情況;另外,實行這種政策的境外大學,普遍是“寬進嚴出”,而不像我國高校,進了大學校門,幾乎都可以順利畢業(yè)。
湖南省高校教職工子女升學“福利”死灰復燃之事再次說明,教育決策權掌握在行政部門手中,是可能滋生一些問題的。除了政策可以隨行政領導的意愿(不顧既定法規(guī)、不做調(diào)查研究、無視輿論監(jiān)督)而不斷變動之外,也使教育政策因缺乏真正的民意支持而搖擺不定——如果每一項政策都是在各利益相關方均有代表參與的基礎上,通過調(diào)查、討論、聽證、審議等嚴密程序而推出的,那么,其合理性、嚴肅性和持久性必將得到有效的保障,“朝令夕改”的鬧劇就不容易出現(xiàn)。(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 2009-07-23湖南省叫停降分錄取高校教職工子女
- 2009-07-22湖南教育廳發(fā)文要求高校照顧錄取教職工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