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先生丟了一個包,包里有900元現(xiàn)金、鑰匙和各種證件,總之“關乎身家性命”。后來,在吃晚飯的小餐館里,這只包奇跡般地失而復得。丁先生給老板周娭毑200元錢作為酬勞,老板硬是沒要,因為她覺得“丟了東西也急”。(相關報道見本報今日B03版)
說到底,在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里,丟了的包又找回來,只能算是一個并不驚人的小溫馨。但再小也是溫馨,屬于你的東西,你能完好無缺地把它找尋回來,這樣的邏輯如果能夠鐵定成立,對我們這座城市和這個社會而言,無疑具有大價值和大意義。
遺憾的是,我們所遭遇的更多情形卻是相反,你的東西一旦離開你,就如同落花付諸流水,再也難覓它的蹤跡。如果這些東西具有非比尋常的價值,那么你可能尋求行政的、訴訟的力量來找回它們?;蛘吣銜驗椤安恢靛X”而選擇放棄,但無論如何那終究是一種消極的體驗。一個皮包的失而復得,則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充滿溫暖色調(diào)的可能性。若道德的光輝依然存在,你的東西便不會因為片刻的疏忽而易主他人。
失而復得的小小傳奇,真正的主角是小餐館老板周娭毑這樣的好人。他們不會從理論的高度去完美闡釋自己的選擇,他們的行為依據(jù)往往是最質(zhì)樸的感同身受——誰丟了東西能不著急?但這可能是解釋善意的最過硬的道理,在別人的東西面前考慮別人的得失,而不是自己可能獲得的意外收獲。我們往往以為道德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好人是高不可攀的楷模。其實,道德就在細節(jié)之間,好人就在取舍之間。
周娭毑的行為應當受到肯定和鼓勵,更應當被認同和效仿。這不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代價,拾到別人的東西替別人想想,每個人都不會因此使自己喪失什么。相反,基于道德感的自我愉悅是一回事,于整個社會而言,那份可貴的小溫馨又增添了一份。我們稱之為風氣的東西,就是這樣被熏陶和轉(zhuǎn)化的。因為我們是這座城市和這個社會的一員,所以我們必然是這種良好風氣的受益者。成全更多失而復得的城市小溫馨,就是在成全一座城市的品味和素質(zhì)。 (周東飛)
(責編:李艷)
- 2009-03-25拾金不昧的只剩下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