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節(jié),又是月滿西樓團圓時分,值此良辰美景,古人每每把酒臨風、對月當歌,其趣盎然,其意深遠。環(huán)視當下,食月餅、觀皓月習俗雖在,精神意蘊、人文風氣蕩然矣。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闭厥加谇昵凹婪钤律裰榔罚嘛灣蔀橹偾锉貍渲?,亦貫串著悠遠的中華文化史。嫦娥奔月散月餅之傳說,唐太宗賜月餅名之故事,朱元璋月餅傳軍情之軼聞,發(fā)乎中秋又不止于月餅。文化名人賦詩填詞亦對月餅情有獨鐘,蘇東坡謂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楊光輔描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袁景瀾稱其“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中秋之日,以餅相遺,取團圓義,古人吃的不系月餅系文化。反觀今之現狀,月餅喧賓奪主,令人嘖嘖喟嘆。
遠觀超市之內,各式中秋禮品琳瑯滿目,近看則為之啞然。天價月餅,純金包裝、陣容豪華,動輒數千上萬元;至尊螃蟹,穿金馬甲、氣度非凡,要價十萬元一對?!澳昴隁q歲節(jié)相似,歲歲年年禮不同”,然而月餅歷年中秋不可或缺,不僅講求好看更遑論好吃。大的小的,圓的抑或方的,本飽含文化味之月餅已然淪為饕餮者滿足口腹之欲的雜食。嗚呼!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中秋團圓之日,思歸情節(jié)倍添,此之謂“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明月寄相思,千里送真情,天人相隔時古人寄愁心與明月,懷鄉(xiāng)思親、慎終追遠。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者,有發(fā)出“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感慨者,有傳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祝福者。皓月絕非僅為一個實體,更可謂中華文化之重要符號。中秋之時,觀美景,賞圓月,做詩對,文人騷客、學人雅士看的不是月景是心景。此番雅興志趣、此種詩情畫意,身處躁動喧嘩語境下的現代人怎能體悟其中一二?
揆諸現實,賞月不過為當下人中秋應景之舉而已?,F代都市燈火輝煌,只見夜如白晝,怎見皓月當空?更有甚者,大氣污染不淺,只有層云疊障,哪有月明星?。刻扔性律?,亦鮮有人多望幾眼,觀電視、上電腦,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圓月與中秋。良辰美景奈何天,曉風明月誰家院?哀哉!
中秋佳節(jié),品月餅、賞圓月,千百年來傳統(tǒng)不變,然則文化味越過越淡,個中緣由頗耐深思。一個不言自明的道理凸顯,節(jié)日之旨歸不在吃喝,而貴于獨特文化精神的繼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