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去北京王府井大街,見兩個學(xué)生模樣的年輕人站在百貨大樓門口的塑像前,一人問:“這是什么人?”另一人回答:“不知道。在這兒豎個雕像,肯定很‘?!??!?/p>
“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眾對張秉貴售貨藝術(shù)的美譽。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張秉貴生前是北京市百貨大樓售貨員。他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zhǔn)”“一口清”技藝和“一團(tuán)火”的服務(wù)精神,成為新中國商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
“金街”的雕像是誰?是張秉貴。50多年前,我剛參加工作不久,這位被譽為“燕京第九景”的售貨員的事跡,有段時間天天都學(xué)。然而,時間久遠(yuǎn) ,難免忘卻,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有些就漸漸淡忘了。好在塑像還在,一代又一代勞動模范的精神,也已成了共和國一筆寶貴的財富。
新中國走過60年,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的勞模成千上萬,俊采星馳。模范,原意為制造器物的模型、模子,引申為值得仿效的人或物。誠如此意,勞動模范身上,承擔(dān)著一個時代的冀望,也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精神。60年勞模的變與不變,折射出年輕共和國的成長與堅守。
新中國成立之初,勞模大多來自生產(chǎn)一線,緊扣“勞動”二字,向體力勞動者傾斜。這個時期的勞模,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的氣質(zhì),“鐵人”王進(jìn)喜為壓井噴,跳進(jìn)灰漿池?fù)]舞雙臂攪拌灰漿,定格成這個時代激情燃燒的寫照。馬六孩、王崇倫、趙夢桃……我們記住了一連串光輝的名字。
上世紀(jì)80、90年代,勞模隊伍變得多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靠自己的知識解決了上億人的吃飯問題,成為1978年的全國勞模;“五筆字型”發(fā)明人王永明,靠“擺文弄字”,成了1988年的全國勞模。他們背后,是“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理念,是“科教興國”的深入人心。1993年,我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市工會說相當(dāng)于省勞模,至今每月還有80元的勞模津貼,親身見證了知識分子地位的提高。
到了新世紀(jì),勞模隊伍更加多元多彩。2005年,33位私營企業(yè)主首次成為勞動模范,引起一陣爭議,也博得一片掌聲。與此同時,竇鐵成、胡小燕、徐萬年這些農(nóng)民工,當(dāng)之無愧地站上勞模領(lǐng)獎臺……這些,都使“勞?!边@個概念,有了更豐富的內(nèi)涵。
不論我們的勞模是穿草鞋、皮鞋、球鞋還是高跟鞋,也不論我們的勞模是藍(lán)領(lǐng)、白領(lǐng)、粉領(lǐng)還是金領(lǐng),有一些共同的精神氣質(zhì),卻是一以貫之,一脈相承。
在勞模身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癡勁”、“瘋勁”、“傻勁”。修紅旗渠時,老勞模任羊成腰系圍繩,蕩身懸崖峭壁之間、萬丈深淵之上;陳景潤一邊走路一邊埋頭看書,撞到了電線桿子還說對不起……勞模身上這種對事業(yè)的“癡”、對工作的“瘋”、對得失的“傻”,正是共和國發(fā)展中所需的闖勁、干勁、韌勁,也是共和國一代又一代建設(shè)者們身上的精神底色。
時代需要風(fēng)云人物,也需要平凡勞動者?;赝轮袊?0年輝煌,當(dāng)記住這“金街”上的塑像,當(dāng)記住與這塑像有同樣身份的勞動者。60年,正是這成千上萬的勞動者們,締造了富強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我想,如果再有年輕人問王府井的塑像是誰,我會過去告訴他,這個塑像很“?!?,因為他是“共和國的勞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