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才怪才”近日頗受青睞。先是北京大學向他們招手,結果中學校長推薦來的少有“偏才怪才”;繼而,四川大學又向他們招手,明確明年自主招生將對“奇才偏才怪才”進行“校長推薦”,對于高考分數未上線者擬報教育部批準后破格錄取。
“偏才怪才”不常有,連中學校長都紛紛感慨“可遇不可求”。“偏才怪才 ”若能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多一條成才之路,這是時代的進步。但是,對大學招收“偏才怪才”的舉措,人們愿意樂觀其成,折射的卻是人們對素質教育尚未成功、應試教育仍大行其道的不滿與無奈。
通過“推薦”,大學能否招到真正的“偏才怪才”?有一道道檻擺在世人面前,不先破門檻,恐怕不僅招不到“偏才怪才”,反而可能出現一出出鬧劇。
什么樣的人能算得上“偏才怪才”?至今還有缺少公認的、可操作的標準。舉例說明某某是“偏才怪才”,經推薦上了大學,或者成了專才,或者成了大師。這樣的專才和大師是獨一無二的,以他們?yōu)闃影迦フ摇捌殴植拧?,打燈籠去找恐怕也找不到。當前,教育已經進入教育標準化、技術化階段,在規(guī)范的教育模式下,很難產生真正的“偏才怪才”。北大的中學校長推薦制之所以沒有詳細的規(guī)定,恰恰說明對“偏才怪才”進行量化考察存在一定難度。如果像四川大學那樣,把公開發(fā)表的論文、著作、授權發(fā)明專利等作為考察“偏才怪才”的標準,新問題立馬出現,比如,這些標準能否被公認?如何客觀、公正地執(zhí)行標準?如何杜絕新的腐敗和弄虛作假現象?如何鑒別證明“偏才怪才”材料的真實性、可靠性?
“推薦”,因為有過多人為因素和功利色彩,早已被證明不是發(fā)現人才的好辦法。引入監(jiān)督,“讓推薦在陽光下運行”,就能避免失誤嗎?未必。近年來,高考中特長生加分、民族生加分在一些地方“造假”不斷,而嚴查嚴懲的制度并未跟上,結果飽受詬病?,F在,再加一項推薦“偏才怪才”,是否會給一些人可乘之機?
“偏才怪才”是否等于人才,目前尚無定論。一個人有無創(chuàng)新能力,并不完全取決于“偏”和“怪”,更多取決于綜合能力。培養(yǎng)“偏才怪才”成才,若沒有相應的機制“關照”,能否順利大學畢業(yè)都成問題。在現實中,僅外語考試一項,就使許多立志搞研究的人被攔在考取碩士、博士的門外。與其把過多注意力和精力花在“偏才怪才”能否上大學上,不如花點心思,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營造大環(huán)境,以利于每個人成才。同時,中學教育實際上是基礎教育,對于“偏才怪才”強調過頭了,是否會造成一些學生偏科現象更為嚴重的后果,也值得考慮。
推薦“偏才怪才”,既然透露了高考中“降30分”“沒上一本線”也能上重點大學的信息,防止出現鬧劇不是空話。熱熱鬧鬧過后,推薦制能否成為一種改變應試教育現狀的積極嘗試,還須實踐證明。
- 2009-12-02“偏才怪才”本就是葉公好龍式輿論期待
- 2009-10-18大學的大門可以為“偏才怪才”敞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