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簡單的信仰 昂貴的民主
《十月圍城》海報
《十月圍城》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其深刻的主題、宏大的場面、精彩的格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期的《三槍》和《刺陵》讓郁悶的觀眾別無選擇,只好對《十月圍城》孤注一擲,還好陳德森導演并沒有讓觀眾失望,突破了國產電影 “場面+明星”的怪圈,雖然電影的英雄都犧牲了,但卻給人以希望,讓人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
孫中山在《十月圍城》中說:“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犧牲,而這犧牲,我謂之革命”。這就是孫中山的革命信仰,也是無數(shù)革命黨人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仰??伞妒聡恰分械闹鹘遣⒉皇怯兄鴪远ǜ锩叛龅母锩h人,他們僅僅是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即使是到了民族危亡的緊要時刻,他們也很難懂得民主二字的含義。
他們沒有革命黨人民主共和的理想,也沒有學生們激進的思想,他們僅僅是為了個人的信仰擔當起了保護國父的責任,然后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要保護的對象是何許人也,其實他們也不在乎他是誰,因為最簡單的信仰才能讓人純粹,才能讓人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這恰恰是《十月圍城》的成功之處,如果電影的主角換成了為保護國父而犧牲的革命黨,那么《十月圍城》就變成了《建國大業(yè)》的前傳。只有真實的電影才有生命力,如果只是一味的說教只會讓人反感,陳德森導演匠心獨運之處。
相關新聞
- 2009-12-23十月圍城
- 2009-12-23《十月圍城》:香港電影的轉型之作
- 2009-12-23《十月圍城》關于理想的課堂作文
- 2009-12-23《十月圍城》眾有大義如微塵
- 2009-12-20《十月圍城》顛覆了英雄不能流淚的情懷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