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酒吧”拌合現(xiàn)實元素暖人心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耗資20萬元在教學樓里開酒吧,提供28款雞尾酒??偨?jīng)理或運營總監(jiān)是12名在校大學生,學校還耗資幾百萬設立中餐廳、西餐廳、客房部、美容美發(fā)廳等大學生實訓基地培訓學生。但酒吧設立之初面臨其他人的質(zhì)疑。(據(jù)1月3日《現(xiàn)代快報》)
常言道:“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其實,不唯獨文學作品,任何與之相關的,包括藝術、行為甚至事件本身都擺脫不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軌跡。應當承認,爭議是好事,有助于督促事情本身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為何所有開明的領導者都會提倡類似“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對于校園內(nèi)開設酒吧一事,反對者大有人在,支持者也并非沒有,圍觀者定不在少數(shù)。在筆者看來,對于此事,沒必要上綱上線地批判,相反,更應該給予支持和理解。
先從公眾對大學生的印象說起,整體印象是“有實力沒能力”,也就是不會展示,動手實踐能力幾乎為零。而對于大學生找工作的態(tài)度問題,相信“高不成、低不就”也幾乎成了大學生的代名詞。故而,才有了不少網(wǎng)友“大學畢業(yè)證=失業(yè)證”的嘲諷。
不容否認,這些看法有著以偏概全的傾向,同時,也有夸張手法的運用。誰都知道,學歷高的優(yōu)勢性不言而喻,如果大學生工作狀況真的那么“慘不忍睹”的話,那么問題也不在大學生身上,而在教育本身。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有一定合理性的一面,畢竟,對于大學生的評價絕不是空穴來風,也不至于一有個例便完全增添到普遍適用性中去了,這是由公眾的理性因素決定的。既然大學生本身卻有問題,而且廣泛存在,那么就很有必要去改進。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