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1月12日報道:前天南京飄起了雪,在建鄴區(qū)江心洲街道,一位九旬老太卻蝸居在自家院中的窩棚里。窩棚的四周用塑料布裹了一圈,即使這樣,仍然透著寒風(fēng),老太有4個女兒2個兒子,而且都豐衣足食。更令人詫異的是,柴房是老太的兒子安排的,而柴房的一墻之隔,就是她外孫女家的房子,但是用來出租和堆放雜物。老人的鄰居說,有這樣的兒孫,恐怕心比天還要冷。
我感慨于柴房老太報道中的四個情節(jié)。其一:記者還了解到,離窩棚不到100米,矗立著老太女兒家的兩層小樓。媽媽住柴房,自己住小樓,而老母親此時已經(jīng)是風(fēng)燭殘年,何必呢?反過來媽媽生下你們的時候,自己住小樓,讓子女們住柴房,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情形?
其二:老人回答記者,家里實在是沒有地方住了,兒子就把她安頓在這里,她倒也無所謂,一個快要死的人有張床躺著就行了,只是這里太冷,她又渾身疼,風(fēng)一吹,就更疼了。疼,好疼,當(dāng)老人逝去之后,就沒有了疼,沒有了感覺,為什么不能讓自己的親生母親有一個不凍不疼的晚年呢?一個快要死的人有張床躺著就行了,看來,老母親并沒有任何奢望,有張床就行了,可作為子女,難道就忘了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自己長大的艱辛歲月了嗎?
其三:他們怕老人死在房子里,房子租不出去。一點租金,一條人命,一條自己本身生命所來源的生命體,竟然比一點租金更不起眼,一點租金竟然比母親的生命更重要,我不知道“孝”字如何寫了。
其四:“我睡了過來,小孫女就沒地方睡了。”奶奶如此痛愛小孫女,在她饑寒交迫的時候仍然想著小孫女,母愛竟然如此偉大而不帶任何交換的條件,想一想,做子女的為什么就不能回報自己的父母于一二呢?可孫女又是如何說的:“你們把她搬進(jìn)來,我們怎么住呢?”她連個奶奶也不知道稱呼,而只稱奶奶為“她”,她是誰?僅僅是一個住在你們家柴房里的老太太嗎?
我感慨于以上這四個情節(jié),可憐天下父母心、奶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