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常被感動的社會總有一天會麻木不仁
www.fjnet.cn?2010-01-29 09:53? 王傳濤?來源:紅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德國志愿者盧安克,已經在廣西山區(qū)義務支教10年。10年來,他是上課不用課本,也不要報酬;但在孩子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和老師,會回答他們提出的鬼和性的問題。有人說盧安克可能會改變中國的教育,而他則說自己不想干涉。10年來他一直躲著記者,他說不想感動別人,擔心出名后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1月28日《成都商報》)
德國志愿者盧安克和他的孩子們
德國支教志愿者-盧安克
雖然這位德國小伙說“不想感動別人”,可筆者還是被他的偉大、真誠和純粹感動了。這種感動不同以往,因為在盧安克身上沒有半點浮華,擁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獻和真誠地付出。更主要的,在這種感動之余,我隱約感覺到了有些地方搞的感動之類的評選活動,更像是一種“秀”或是表演,而真正感動卻往往不存在于這些形式之中。
這類活動在起到社會公德催化劑作用的同時,也往往能把那些獲獎者的原始心態(tài)“催化”掉。感動了我們之后,英雄們衣有所食、住有其所,這當然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可我們又怎么不去質疑,那些曾經偉大的人物,不是為了感動而感動呢?說地再嚴酷一點,他們的偉大是不是也有贏得名譽的私心呢?
相關新聞
- 2009-12-31感動一次也可以“感動中國”
- 2009-12-18任何感動無法替代對踩踏責任的追究
- 2009-12-08感動中國人物不能只“感動”少數(shù)人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