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不奇怪,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親赴哥本哈根為芝加哥申辦2016年奧運會助陣,韓國和日本會為拌飯的歸屬權(quán)大打口水仗。分析到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作為電影《阿凡達(dá)》中瑰麗風(fēng)景的極可能的原型地,張家界景區(qū)通過特定的途徑進(jìn)行提示和宣傳,既是一種“維權(quán)”,也算一種“國際慣例”。
大是大非問題探討完了,再來看看“錯在哪里”。打文化牌是一門高超的藝術(shù),火候稍過,“文化”就被“銅臭”所掩蓋,引起公眾反感。如何在陽春白雪和銅臭彌漫兩個極端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分割點,需要非常專業(yè)的營銷團(tuán)隊,遠(yuǎn)非單靠官方幾個人閉門造車或一兩個“策劃大師”的幾招野路子就可以實現(xiàn)。這種“度”如何把握,看看幾類反面典型便知——
急功近利、香臭不分型,如某地爭當(dāng)“夜郎國”,某地爭做《金瓶梅》原型地并打造“金瓶梅遺址公園”……名聲沒打響,先淪為笑柄;惡俗媚俗、手法拙劣型,如近年一些地方“創(chuàng)造”出子虛烏有的“天體浴”偽民俗,以情色露骨吸引游客,終究惡俗之至,遭人鄙夷;跟風(fēng)炒作、缺乏個性型,看到別人漢服拜孔子,他也爭相漢服拜屈原、老子甚至樂山大佛,看到別人公祭黃帝,各地又競相公祭炎帝、伏羲甚至蚩尤,看到人家“印象劉三姐”風(fēng)光了,忙不迭也弄出個“印象麗江”、“印象西湖”……難逃狗尾續(xù)貂、拾人牙慧之嫌。
“哈利路亞山”和曹操墓慘遭痛罵,多少有點無辜,可謂近些年各地劣質(zhì)“文化營銷”的犧牲品,是“文化透支”的必然結(jié)果。什么時候我們一些地方能克制浮躁和拍腦袋心態(tài),以嚴(yán)謹(jǐn)論證、理性操作之理念開展文化營銷,“文化牌”才能重塑公信、重?zé)ㄇ啻骸?/p>
- 2010-01-28乾坤柱更名哈利路亞山,真為張家界捏把汗
- 2010-01-28從更名哈利路亞山看國人的仇名心理
- 2010-01-27哈利路亞?饒了我吧!
- 2010-01-26張家界的“哈利路亞山”能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