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法學院多名教授在教師郵件群中批評學院學術政策。事因法學院宣布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教師工資將按工作量分配,法學院多名教授對此表示不滿。3日,北大法學院教授賀衛(wèi)方證實,郵件群中內容確為該院教授表達真實意思。(2月4日《新京報》)
從報道看,事情的原委大致是北大法學院設立績效工資分配方案,院行政人員根據職務高低分為五千元、四千元和三千元三個檔次;法學院教師工資則按照工作數量來分配,如“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數,授課小時數以及社會工作等。此方案并未事先征求法學院教師的意見,如果一名教授上年度沒有在“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授課小時數又不多,所拿到的績效工資可能還不如一名剛參加工作的行政工作人員。
表面上看,都是績效工資惹的禍,但實際上績效工資很無辜。當初國家推出工資改革時,績效工資被寄予厚望,就是充分打破“大鍋飯”,充分體現多勞者的勞動價值。但如今看來,好經很有被念歪的可能。
出現這種情況,固然與該學院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不甚合理有關,但深層次原因仍是高校過度行政化結成的惡果。正是因為過度行政化,才會出現績效工資分配方案事先未征求教師的意見;才會出現北大法學院跟風,教授的工資不如行政人員,獎金不如行政人員,都已經讓人不覺奇怪。2月4日的《南方周末》提供了一個讓人感嘆的案例。云南某農業(yè)大學計發(fā)2009年度年終獎,該校一位資深教授年終獎也不過 5500,也就是一般科員的水平。
說白了,本來該以學生和教授為主導的高校已經發(fā)生了異化,占主導的是行政領導、行政人員。因此,再飽學的教授見了行政人員也得畢恭恭敬;因此,數十個教授為了競聘一個副處長,不惜展開“肉搏”。原因就在于一旦擁有了權力,不僅可以得到科研項目、科研經費,還有科學地位,以及諸多看不見的好處。行政權力本應是為學術權利服務的,高校過度行政化就顛倒了這一局面,使行政權力遠遠大于學術權力。本該占主導的教與學臣服于行政序列,教授工資低于行政人員又何奇之有?
日前,溫總理就《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征求科教文衛(wèi)體界代表意見時,頗為感慨:“一些大學功利化,什么都和錢掛鉤,這是個要命的問題。”溫總理還說:“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贝髮W要想獨立思考、自由表達,必須保證教授獨立思考、自由表達,這就必然要求先去除高校過度行政化,讓教授獲得尊嚴,保持自主。
- 2010-02-05教授超越一己之利的抗爭更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