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不是外星人
自影片《孔子》上映以來,與《阿凡達》之間的話題就未曾終了,隨著《孔子》下線,一場引人注目的電影戰(zhàn)草草落幕了。
不過,這真的只是一場電影戰(zhàn)嗎?我看不然。歷史片與科幻片本沒有可比性,但同樣是關涉當代社會的題材,二者之間的張力難以比肩?!栋⒎策_》的劇情雖被批為短板,但仍是真誠的,至少把外星人拍得比《孔子》刻畫的孔子像人。導演卡梅隆成功地讓美國人換位思考了,他們不自覺地站到了伊拉克那一邊。3D革命是技術性的,但此片對于美國亦有人文層面的關懷,這對商業(yè)電影來說已是寶貴。因此《孔子》要說敗,也并非敗在了技術上,而是敗在了電影的核心。且不說那些說教的傾向和刻板化的煽情情節(jié)讓人興味索然,一部關于中國人精神符號的歷史題材電影,非但歷史漏洞明顯,而且以古“頌”今,難怪現場觀眾要哄笑了。
我們從這場電影戰(zhàn)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最需要反思的是價值觀問題??鬃邮俏覀儌ゴ蟮木襁z產,如何有選擇地繼承仍是難題。儒學是農業(yè)時代的社會心理學,用在工業(yè)時代就捉襟見肘。古代中國的官員以常識便可治國,合法性來自道德水平,但縱使清廉大才如張之洞,到了要開鐵廠的時候,不還是兩眼一黑,得要四處購買技術么?今天需要的是實打實的專業(yè)技能,新儒學可以作為修身之小學,但要樹為國教,何其荒唐。無論《孔子》此時上線有什么樣的政治或文化意義,工業(yè)時代的中國若想扛著農業(yè)時代的精神遺產,叫人心痛。
相關新聞
- 2009-08-24孔夫子的“太太”與李太白的“身價”
- 2008-12-29馬克思和孔夫子并非水火不相容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