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青年于深夜圍毆另一青年,致其死亡,在各地的刑事案卷里恐怕每年都要出現(xiàn)好多起。要么是仇殺,要么是搶劫,都已屢見不鮮。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因為三個字而爆發(fā)群毆,進(jìn)而致人死亡嗎?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三個字竟是“不順眼”。
“9人在狹窄的小路上遇到李志平,路不好走,就看李志平有點不順眼,有人提議下車打,大家一擁而上,最后釀成了慘禍。”這讓我想起了07年的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老無所依》。邪惡的安東·齊格對加油站經(jīng)營者說:“不,你需要。你剛剛在這里賭上了你的一生,只是你還不知道而已。你知道這枚硬幣的年份嗎?”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在何時何地,在哪一個表情,哪一個動作的瞬間就已經(jīng)賭上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可怕的輕描淡寫,最黑色的幽默。就像被九個素昧平生的青年打死的李志平。他的死亡背后的原因比死亡本身更加寒冷,更加駭人。
《老無所依》是反應(yīng)美國社會的不安全以及暴力因素環(huán)生的一部影片。目前尚無此類反映我們身邊安全情況的影視作品,但是,李志平之死已經(jīng)深刻地演繹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甚至還反映出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辦案的刑警感嘆說,“9人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死者也很年輕,這樣的結(jié)果對大家來說都是悲劇?!?我們不得不疑問:我們的青少年所接受的法制教育和人文思想(尤其是仁愛思想)都去了哪里?對一個陌生人的生命尚能蔑視至此的一群人,能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做些什么貢獻(xiàn)?
許多時候,我們習(xí)慣于將許多無法解釋的社會現(xiàn)象或者行為歸因于心理學(xué)的范疇:例如,對于一個不明原因或者不明動機的兇殺,大家說那是因為“當(dāng)事人變態(tài)!”,“xxx有變態(tài)心理”。但是,一個“變態(tài)”就能解釋所有的悲劇?難道沒有必要探討更深層次的原因?
孔子曾感慨“苛政猛于虎”,在一起刑事案件面前,我只想說“‘不順眼’三個字猛于原子彈”,值得人們像“去核”一樣謹(jǐn)慎對待。
- 2010-06-12吉爾吉斯南部騷亂已致40多人死亡近600人受傷
- 2010-06-12世衛(wèi)組織:甲型H1N1流感至少造成18156人死亡
- 2010-06-12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騷亂致37人死亡500多人受傷
- 2010-06-11吉爾吉斯斯坦南部騷亂導(dǎo)致23人死亡
- 2010-06-11吉爾吉斯南部暴力沖突已致12人死亡逾120人受傷
- 2010-06-11一位母親自臨產(chǎn)到死亡的生命旅程
- 2010-06-10阿富汗塔利班擊落一架北約直升機 4美軍士兵死亡
- 2010-06-10熱帶風(fēng)暴肆虐危地馬拉 共致174人死亡113人失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