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lián)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天才”。但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省招辦拒絕投檔。陜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應屆生孫見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學的門,卻“搞不定”招辦的章。 (8月25日 中國青年報)
記得去年4月,38歲的三輪車夫蔡偉就曾被復旦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擬錄取名單,而今又有8名復旦大學教授聯(lián)名請求學校破格錄取一個專業(yè)天才,復旦大學的慧眼識英之舉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筆者為這些“天才們”感到欣喜的同時,也為時下人才成長的制度渠道感到憂慮。因為孫見坤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陜西省招辦拒絕為其投檔。
世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今于“天才”來說,缺乏的倒不是伯樂,而是暢通的制度通道。 據(jù)報道,為了慎重起見,復旦大學先后兩次請了8位專業(yè)教授對孫見坤進行面試,前后8位學者評價一致,并把孫見坤列入復旦2010年5%%的自主招生選拔錄取試驗名單。
如此看來,征服了8名教授的孫見坤確實夠優(yōu)秀,是難得的“天才”了。問題是既然是“天才”,社會就應當積極為其成長提供和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而絕不應囿于“一考定終身”的傳統(tǒng)招生模式里,拿分數(shù)說事拒絕投檔,這樣豈不抹殺了“天才”的成長?
“孫見坤事件”其實道出了這樣一個社會問題:有了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伯樂,沒有鋪就“千里馬”成長的暢通制度渠道,依然無法避免其“駢死于槽櫪之間”的命運!孫見坤雖然能憑借著博學和智慧征服了8名面試教授,可因高考成績6分之差卻“搞不定”招辦的章。從這種現(xiàn)實尷尬中,我們依然看到了應試教育的影子。
雖然時下教育主管部門在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并為各高校自主招生開了口子,以此來彌補應試教育的不足,可是我們看到,這種“自主招生”依然是帶著鐐銬跳舞。即“自主招生”背后一直伴隨著分數(shù)門檻,“自主招生”存在無法真正自主的困惑。公眾從“孫見坤事件”中足可以領(lǐng)略到這一點。
- 2010-08-25由陜西招辦拒絕破格投檔看制度之“硬”
- 2009-07-18破格錄取周海洋值得肯定
- 2009-06-30名牌大學何妨破格錄取周海洋
- 2009-06-30破格錄取周海洋,不過是一場“廣告秀”
- 2009-06-30破格錄取“怪才”也是一種公平
- 2009-06-24對“古文字達人”應考慮破格錄取
- 2009-05-05“破格”與“規(guī)范”
- 2009-04-29現(xiàn)實條件下破格讀博只能是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