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官員出書蔚然成風,但也有個別官員將其視為斂財之隱蔽手段。專家指出,個別官員利用職權,以出書為名與出版方進行以權謀私的交易。同時,這些官員又利用手中的職權要求下屬購買他的書,或用公款買下以后再發(fā)下去。(1月12日《法制日報》)
從古到今,官員出書是一種正?,F(xiàn)象,無可厚非??墒牵诂F(xiàn)實生活中,某些文化修養(yǎng)及寫作水平不怎么高的官員,居然也接二連三地拋出“大磚頭”,成了“暢銷書作家”,就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了。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官員熱衷于出書的動機到底是什么?
誠然,官員出書與官員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撈取政治資本不無關系。可在貪官貪腐手段花樣百出的當下,看似文化氣十足的出書現(xiàn)象,很有可能成為個別貪官大肆斂財?shù)那?。這種“曲線腐敗”,相對于行賄受賄等其它一些貪腐行為來說,更具隱蔽性,查處難度也較大。即便“運氣”不好被查,犯罪成本也較低,官員一般不會受到嚴厲處理。正因為如此,本來沒有“作家學者夢”的貪官,也會選擇“著書立說”的方式來達到“致富”目的,可謂名利雙收。
據(jù)報道,非法經營總案值高達1700余萬元的國家藥監(jiān)局原副局長張敬禮,從事的最多的一項營利性活動就是出書,其中一本他撰寫的書就賣到了每本566元的天價。事實上,像張敬禮這樣的“學者型貪官”為數(shù)不少,如原湖南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在位時出過兩本書,一本是《大倫書法作品集》,定價418元;一本是《歲月如詩》,定價35元。經查,這兩本書均通過市委宣傳部向黨政機關強行攤派,幾年下來,李書記“掙”了3000多萬元。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說的對:“使人墮落和道德淪喪的一切原因中,權力是最永恒、最活躍的”。透過官員出書背后的腐敗利益鏈條也可以發(fā)現(xiàn),當權力失去制度約束的時候,人性的貪欲不會放過任何可能的尋租空間。是的,這些靠出書“曲線腐敗”的官員之所以能“心想事成”,就是因為能獨霸一方,大搞“一言堂”。更有甚者,還在書中有意識地寫一些有自傳性質的內容,與自己的“政績”掛鉤,為自己樹碑立傳,想“名垂青史”。
無疑,官員出書成“曲線腐敗”,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等腐朽觀念固然占主導因素,但與紀檢部門的監(jiān)管不到位和反腐缺乏制度性威懾也有很大關系。所以,反腐部門如果總是“等魚上鉤”而不主動出擊,密織法網(wǎng),貪官借出書之名搞“曲線腐敗”的怪象還是難以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