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透露,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適婚青年男女的單身率已經(jīng)超過了三成。當下,全國約有1.8億名適齡未婚青年。若加上為之操心、幫襯的眾多當事人父母,則約有多達幾億的中國人,正在不停地為自己或兒女能尋找到合適的伴侶而忙碌。春節(jié)、國慶節(jié)假期,更是相親最緊張的時段,不少單身青年甚至要“趕場”相親,以至于單身網(wǎng)友詼諧地調侃自己“不在相親,就在去相親的路上”。去年,甚至被一些人稱為“相親年”。近期微博上如火如荼的“隨手拍解救被拐兒童”行動,也被幽默的網(wǎng)友生發(fā)出“隨手拍解救大齡男女青年”構想,于是乎,一張張嫵媚動人的大齡女青年照片,被一一張貼在微博上,廣為流傳。這些美麗的女青年似幽怨似玩笑的面龐,讓人哭笑不得。
相親,這個原本含蓄被動、私密性極強的個人行為,被放大到報紙、電視、網(wǎng)絡以及公園里的“萬人相親大會”上,大張旗鼓,且被多方接洽,多層次探討,成為令全社會都聚焦關注的大問題,這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應接不暇。這一方面說明,人們希望借助于多種方式、多個平臺,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伴侶;另一方面也說明,一些大齡未婚青年、尤其是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婚戀眼光越來越走偏,越來越挑剔。毋寧說,正是由于這樣的女青年的日漸增多,才造成了適婚年齡的男青年頻頻“練單”,越來越找不到合適的或比較合適的“對象”。
我這樣說,并非是鼓勵或暗示婚姻的可以湊合、應該湊合,恰恰相反,婚姻是最不能湊合的事情。這不僅是對自己、對對方、對兩個家庭負責任,也是對社會、對未來負責任,這一點毋庸置疑。我想探究的只是,婚戀越來越難、相親越來越多,“剩女”、“剩男”越來越讓人操心,以至于社會要分出很大一部分資源來解決這個現(xiàn)實問題,這與當下社會人們普遍心態(tài)浮躁、過于崇尚、追求物質、拜金主義盛行以及“神馬都是浮云”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
一家新聞社聚焦“相親”的標題是:《國人相親方式漸趨多元,婚戀觀嬗變折射時代變遷》(2月22日中新網(wǎng)),應該說,這個略顯中性且習以為常的概括,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在于,這是否經(jīng)得起我們的深究細問:我們的婚戀觀究竟有了什么樣的“嬗變”?折射了怎樣的“時代變遷”?
- 2010-09-26“優(yōu)質女”婚戀觀門當戶對 不一定對
- 2009-11-26理性看待80后青年的婚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