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領導這次軍事行動的是法國和英國?
美國《時代》周刊國際版主編Michael J. Elliott認為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針對卡扎菲的軍事行動是“必要的、合法的而且正確的”。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則稱“如果阿拉伯國家也和我們站在一起,這就表明不能容忍卡扎菲如此的罪行是一個全球的共識”。這樣的表態(tài)都是建立在安理會譴責利比亞政府的1973號決議的基礎上。但華麗的修辭還是不能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去軍事介入?
利比亞的危機直接威脅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國家利益嗎?利比亞的確擁有石油和天然氣,但是利比亞的儲油只占全世界不到2%的石油儲量,而即使開發(fā)出利比亞的天然氣,哪個國家使用也不是一件大事。因此說英法兩國是出于經濟利益而出兵利比亞是不成立的。
移民的原因?北非馬格里布地區(qū)的形勢不穩(wěn)定確實會產生大量的難民“北漂”。但如果卡扎菲繼續(xù)掌握利比亞的政權,很難想象這個北非國家會產生大量的難民。地中海海域寬闊,國境線也不是徒步就可以簡單穿越的。
那是歷史的原因?盡管英國在前首相布萊爾時期曾經和卡扎菲政府有過接觸,但英國也沒有理由去喜歡或是相信這位利比亞領導人。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班機在蘇格蘭上空爆炸,據(jù)稱利比亞的情報人員對此負有責任;1984年一名倫敦警察在利比亞大使館前被殺害。盡管這些事件聽上去讓人毛骨悚然,但這也不構成英國對利比亞展開軍事行動的原因。
為了討好民眾?薩科齊在阿拉伯革命的一開始就站在錯誤的一方,當突尼斯的群眾上街游行抗議政府的時候,薩科齊領導的法國政府依然和突尼斯政府站在一起。有人認為薩科齊領銜制裁利比亞的原因是為了修補法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軍事干預的風險更大:在利比亞采取軍事行動不一定取得成功,也不會在阿拉伯世界受到普遍歡迎,即使在那些已經發(fā)生民主革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