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針對該校落選院士曹誼林“人耳鼠”造假一事,專門召開發(fā)布會并澄清稱,曹誼林的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軟骨”的科研成果經(jīng)專家鑒定,是真實的。(8月28日《華西都市報》)
曹誼林因“人耳鼠”而被外人所知,這只長著“人耳朵”的老鼠與克隆羊一樣,曾震驚了國際學術界。但在今年6月23日,有媒體刊發(fā)文章稱,曹誼林昔日與現(xiàn)今科研搭檔聯(lián)袂現(xiàn)身,直陳其學術不端,展示的“人耳鼠”是假的,并稱騙取國家3億科研經(jīng)費。這對曹誼林影響巨大,一個直接后果是,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中,曹誼林落選。
為了自證清白,從今年6月21日開始,曹誼林就開始重做“人耳鼠”。8月14日,上海交大組織了相關領域4名院士和幾名專家成立學術鑒定委員會,鑒定結果表明“人耳鼠”的技術是真實和成熟的。而且,經(jīng)過國家審計署的調(diào)查審核,曹誼林經(jīng)費使用沒問題。天已大亮,真相既白,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但并不能就此終結。因為我們實在不知道,當初面向曹誼林的質疑到底為何而來?
科學離不開質疑,但質疑本身應該是科學的。換言之,質疑者應該拿出真憑實據(jù),而不能信口雌黃。如果不能按照科學的規(guī)矩來質疑,那么就不是質疑,而是中傷。一定意義上,學術中傷比學術造假還要嚴重。學術造假畢竟躲在暗處,還有著一定的理虧和心虛,但學術中傷卻把學術無德赤裸化、惡劣化。任由學術中傷猖獗,學術領域將會淪為學術江湖,只剩下人與人的爭斗,而沒有科學應有的正直與嚴謹。
現(xiàn)在,相關方面已證明曹誼林沒有學術造假。那么,當初的質疑者就應站出來,把證據(jù)擺出來、讓公眾看看,當時的爭議到底是純粹的學術質疑還是齷齪的學術中傷?如果質疑者手有證據(jù),能夠證明疑之有理,那就應得到理解和支持。反之,質疑者就難逃學術中傷嫌疑。
公眾實在不愿相信,學術圈會混亂如江湖,讓人不敢涉足;遍布關系網(wǎng),讓人無法自處。學術中傷已擊穿學界底線。既然曹誼林已被證清白,現(xiàn)在的矛頭就應該指向質疑者,到底有沒有學術中傷?這不僅是對曹誼林落選院士的一個交待,也是保持公眾對學術圈基本信任的一個前提。
- 2011-08-19選院士饒毅出局:學術“逆淘汰”?
- 2011-06-17招經(jīng)期女生玩博彩實驗應從學術視角解讀
- 2011-06-08學術從公器淪為私器是悲哀
- 2011-04-06學術期刊 假作真時真亦假
- 2011-04-02“測謊儀”測不出學術道德
- 2011-04-01方舟子遭質疑,學術打假不能松
- 2011-03-24垃圾學術期刊為什么難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