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充記者何必無限解構(gòu)
www.fjnet.cn?2012-04-05 09:00? 采桑子?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不久前,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告誡官員“在下去調(diào)研時,不要暴露官員的身份,可以說自己是報社記者,這樣才能了解很多真實的東西?!?/p> 此言既出,批評的聲音一時間甚囂塵上。有批評官員作風不深入的,有指責官員帶頭招搖撞騙的,有譏笑冒充本身就是造假的,有旁敲側(cè)擊難怪假記者難禁的。 這些批評的聲音,也許不無一定的道理。但是,批評指責一件事還要看動機和效果。要改進官場調(diào)研隔著玻璃看,坐著車子轉(zhuǎn)的走馬觀花現(xiàn)象,姜大明的告誡不失為一個辦法。 在全媒體時代公民記者時代,官員本身也不應(yīng)與記者身份過于懸隔。官員也應(yīng)該有學習記者采訪的自覺甚至自由,官員客串一兩回公民記者,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什么造假、招搖撞騙之譏的。 從效果看,官員調(diào)研與記者采訪是大不一樣的。官員下基層,一般說來,首先就進入了基層官員預(yù)設(shè)的“埋伏圈”。參觀的多是盆景,只能看到好的,匯報總是成績,不給予盛譽都不好意思,甚至于還有人披露,連那些“路人甲”之類的群眾,也干脆是請干部扮演的。即便調(diào)研是突然進行的,有怕說錯了被“秋后算賬”、顧左右而言他的,有知道“說了也白說”干脆選擇沉默是金的,有害怕官員角色,投其所好“小孩過年盡說吉利話”的。這樣的調(diào)研哪能摸準民情? 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了時下常見的對官員話語無限解構(gòu)的現(xiàn)象。與官員下基層需要冒充一樣,有時似乎官員的話語也需要冒充一下。比如,官員下基層微服私訪的說法,假定不是出自省長之口,而是出自學者之口,也許輿論的反響竟會大不一樣,或者還會招來一片贊成的想法吧。 我以為輿論對于官員的話語也要看效果,是否有利于增進民眾福祉,而不宜脫離轉(zhuǎn)型時期的實際,一味解構(gòu)之。回到官員調(diào)研的話題上來,如今我們怕的到底是什么?是官員冒充記者,還是繼續(xù)穿新鞋走老路?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9]官員撒謊的性質(zhì)比公車野炊更嚴重
- [ 03-29]官員反問“為誰服務(wù)”是不打自招
- [ 03-28]官員“雷語”頻出實則是官念“出軌”
- [ 03-28]貴州官員接受采訪反問記者為人民還是為黨服務(wù)
- [ 03-23]終于知道官員為何敢上大項目
- [ 03-22]官員的“酒話”也許就是“實話”
- [ 03-22]官員好色怎能怪《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