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權于民方能嚇退個人信息“盜賊”
www.fjnet.cn?2012-12-12 08:39? 葛洪義?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號稱“江南第一探”的私家偵探韓冰向《新民周刊》獨家自爆黑幕:所謂“福爾摩斯”不過是信息掮客。他爆出,如果公安、衛(wèi)生、教育、房管、車管等公職部門,銀行、通信、航空、保險等商業(yè)服務機構(gòu)內(nèi)部沒有“內(nèi)鬼”,私家偵探們縱有再大能耐,要拿到公民的相關核心信息“幾乎是天方夜譚”。 筆者盡管對這一行業(yè)的內(nèi)情完全不了解,但韓冰所“披露”的信息再次印證了一個大家的猜測,即有關部門和單位沒有盡到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責任和義務。 我個人以為,私家偵探工作的合法性不應該是我們關注的焦點。事實上,一方面,即使沒有私家偵探,只要存在制度上的漏洞,我們的個人隱私、私人信息依然會通過不同的方式流入社會;另一方面,許多國家都存在合法的私家偵探,但私人信息的泄露程度遠沒有我們嚴重。所以,有沒有私家偵探、是否允許私家偵探合法化、如何規(guī)范私家偵探活動范圍等,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不是要害問題。真正問題在:第一,個人信息是否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第二,受到法律保護的個人信息,應該怎樣得到保護? 個人信息應該受到法律保護,這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在我國,包括本人住址、電話號碼、家庭情況、收入狀況、身體情況等個人信息屬于個人隱私的范圍,是否披露相關個人信息,除非法定要求,均屬于個人自主決定的范圍。一旦出現(xiàn)個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的情況,個人有權依法得到保護。 如此一來,問題的關鍵就是個人信息應該如何依法保護。在我國,大量的個人信息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迅速流向社會。有技術專家透露,現(xiàn)在的技術條件已可以在一個人完全不知情,在與你無任何身體接觸的情況下,就可以監(jiān)視監(jiān)聽你的一切言行。技術的不斷進步,固然提高了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但也使普通人的合法權益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 個人隱私的法律保護,不能完全依靠國家機關。隱私權作為一種權利,根本上需要依賴權利人自己維護自己權利的健全機制。試想,如果我們的隱私一旦被泄露,我們就有權利要求警察開展偵查活動,就可以到法院起訴侵權者,就可以獲得相關賠償,甚至巨額賠償,那么,這個社會就可以在無需支付更多成本的情況下,多了無數(shù)個警察。法律賦予百姓權利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老百姓武裝起來,讓大家自己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所以,建立法治國家,不是去強化國家權力,而是最廣泛地動員人民群眾在制度框架范圍內(nèi)依法自救,國家機構(gòu)所給予大家的是輔助性的救助,是對那些無視公民權利行為的懲罰。 韓冰所披露的內(nèi)容,再次向公眾證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沒有法律制約的情況下,誰都有不把他人權利當回事的可能(否則,私人信息是不可能泄露的),國家機關、國有企業(yè)也不例外。進而可以推定,權利的實現(xiàn)不能靠別人。法律真諦是權利保護,權利人是權利保護第一責任人,國家所要做的是保證百姓擁有依法維護自己權利的法律能力。 葛洪義(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 ?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2]“內(nèi)容不屬實”的回應缺少信息含量
- [ 12-11]微博謠言:止于公開和競爭
- [ 11-30]警察策劃“劫案”案件詳情應公開
- [ 11-09]邊裁員邊漲薪
- [ 11-06]重要信息能否做成電話彩鈴?
- [ 11-05]保護個人信息要立“罰”更要執(zhí)“罰”
- [ 10-31]銀行更應保護儲戶信息
- [ 10-25]貼假通知騙個人信息戳中法律"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