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會放權后如何實現有序
www.fjnet.cn?2013-03-12 06:46? 柳扶風?來源:京華時報 我來說兩句
向社會放權,就是給社會組織松綁,給公眾開閘放出源頭活水。同時,放權不意味放任,而是要依法管理。 此次機構改革,一個鮮明的亮點就是向市場、向社會、向地方放權。在一定意義上說,這一變革的影響,要比幾個機構之間的合并和職能整合深遠得多。 這一機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管得太死,三者就會失去活力。但政府也有擔心,如果管得太松,是否會出現無序?以向社會放權為例,如果能著眼提升社會自凈能力,社會管理成本將會降到最低,社會則會更加和諧有序。 社會是誰?無非就是我們自己。公眾自己的事,很多不需要政府管理。很多公共事務,靠社會組織就可以打理。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管了太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社會當然就失去活力,社會發(fā)育當然就比較遲緩。 向社會放權,就是給社會組織松綁,給公眾開閘放出源頭活水。事實上,在此次系統(tǒng)性提出向社會放權之前,一些地方已開始給社會組織松綁。比如,讓公職人員從社會組織中退出,讓一些協會之類的“二政府”從權力翼護下退出。那么,放權后,怎樣的政府作為,怎樣的社會發(fā)育,才能實現社會自凈、有序、和諧呢? 有的地方農民自發(fā)組織起農民協會,把松散的農戶組織起來,以獲得在市場競爭中的優(yōu)勢,更多獲取利益,而不是總處于利益分配的末端。同時,增強話語權,實現自我管理,這是政府樂見的,是憑政府之力干不好的。面對這樣的協會,政府應熱情鼓勵、實質性支持。而在另一方面,有些社會組織干的未必都是正事。政府若懶得管它,豈非大謬?近些年,有慈善組織打著慈善旗號,以收取會費等形式牟利,就為人詬病。這表明,放權不意味放任,而是要依法管理。 對政府部門來說,放權后,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考驗。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強制性手段是不靠譜的,如果沿用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缺乏與社會組織打交道的藝術,只怕會降低政府部門的公信,這或許是政府部門最應當深思的。 社會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一團亂麻,放權是大勢。關鍵是,政府的社會管理要與時俱進,加速建樹法治精神與理念,對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力量,給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與社會力量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如此,社會才會實現自我發(fā)育,自我凈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1]南存輝:時機稍縱即逝 民企"走出去"能否簡政放權?
- [ 03-11]王峰:發(fā)改委權利集中 簡政放權的同時完善職能
- [ 03-11]王峰:通過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 調動中央和地方積極性
- [ 03-11]改革是放權革命而不是分權游戲
- [ 03-11]專家評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放權”是最大亮點
- [ 03-11]“簡政放權”是一盤值得期待的棋局
- [ 03-11]三維向下放權揮刀自裁利益
- [ 03-08]簡政放權不是當“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