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莫被邊緣化、“知識化”
www.fjnet.cn?2013-04-24 08:21? 熊丙奇?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復旦投毒案后,大學宿舍關系引起高度關注。有輿論就此評論,“一室難處,何以處天下?”道理沒有錯,可是,卻把大學生寢室關系簡單化了,事實上,有關調查均顯示,當下,寢室成為學生們最難相處的地方。在筆者看來,人際關系緊張,更折射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這應該引起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在我國中小學的教育中,學生的心理教育,普遍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被“邊緣化”,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等影響一名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由于無關高考升學,鮮有學校重視,很多學校最多在中高考迎考之前,才對學生安排一兩次心理輔導講座,其目的,也是服務于升學;二是“知識化”和“技能化”,心理健康這類教育,本應該長期堅持“日?;?,讓學生有心理健康的意識,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懂得積極調適、互相幫助,并向學校心理咨詢機構求助,可是,大多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都只告訴學生一些知識和概念,這和其他學科的教育完全一樣。 很顯然,哪怕一名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被名校錄取,他們的人格和身心,還是有缺失的。但是,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只看到他們的考試分數(shù)、名校學生身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沒有問題。這不但忽視了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還可能加重他們的心理問題——學生們即便有心理困惑,可卻在教師、家長面前裝出一切都很好的樣子,內心的苦悶卻無人關心,直到出現(xiàn)問題,社會各方才表示“震驚”。對于復旦的投毒案,大家的反應如此,對于其他校園極端事件,也是如此。據(jù)報道,廣東金融學院龍洞校區(qū)近日發(fā)生一名女生墜樓事件,在事發(fā)之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該女生可能是由于學業(yè)壓力過重,不堪重負才選擇了輕生。而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也有一名男生溺亡,警察調查后排除他殺的可能。 不能等問題發(fā)生之后,才“恍然大悟”。每次校園事件發(fā)生后,大家都會呼吁重視心理健康、生命教育諸如此類,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教育很快被淡忘,直到下次再出現(xiàn)類似問題,再來一遍反思——這樣的反思復反思,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健康”地發(fā)展。這是校園無法承受之重。 近年來,大學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包括對新生進行心理調查,以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并進行咨詢、輔導;教育部也要求,大學要開設心理必修課,配備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總體而言,由于大學的辦學定位存在偏差,諸多大學在行政化、功利化的辦學環(huán)境中,并不重視人才培養(yǎng),因此,心理教育還停留在形式上,具體表現(xiàn)在:心理教育也只是一兩次講座,學校的心理服務中心專職人員很少,根本無法滿足服務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說,從教育部門到學校,都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落到現(xiàn)實,卻缺投入、缺師資、缺保障。 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才是真正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我國基礎教育必須改變“育分不育人”的問題,高等教育必須扭轉功利的辦學導向,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的全過程中。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2]警惕對復旦投毒案的過度解讀
- [ 04-19]“復旦校園投毒案”有多少未竟之問?
- [ 04-19]“復旦校園投毒案”有多少未竟之問?
- [ 04-19]復旦“投毒”案輿論“未審先判”?
- [ 04-18]復旦投毒案:揪心悲劇折射教育缺陷
- [ 04-18]警惕對復旦投毒案的過度解讀
- [ 04-17]復旦投毒案,當以朱令案為鑒
- [ 04-17]復旦“投毒”疑案提醒關注寢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