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中獎十二萬”的殘酷青春買單?
www.fjnet.cn?2013-05-08 17:40? 陳 妍?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日前,炎陵縣十都鎮(zhèn)小江村發(fā)生一起惡性案件,16歲的初三學生萬冬被人殺死在自家臥室。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兇手竟是他的同班同學小剛(化名)。而他行兇僅是因為萬冬的手機收到的一條“中獎12萬元”的詐騙短信。有村民介紹,案發(fā)后,幾個一起讀書的好朋友到萬冬家哀悼,小剛也在其中。其雖然始終沒有講話,但表情自然。(5月7日《三湘都市報》)。 討論青少年成長問題,當事者都虛擲了自己也曾少年青澀的基本事實,比如對所謂“早戀問題”談之色變的家長或老師,自己未必不在不識愁滋味的年紀給鄰家女孩寫過紙條。但像這類為了一條純屬欺騙的短信而痛下狠手的行為,畢竟到了讓每個人都無法平靜的地步。 實際上,假如簡單疊加重組此類事件,會形成過于悲觀灰暗的論調(diào),比如“謝謝同學不殺之恩”之類。不容回避,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和人才評價觀念之下,就是刻意地在本來遠日無怨的同窗同齡者之間故意制造障礙,盡管主觀上無故意,但后果倒推,堪比于“二桃殺三士”的現(xiàn)代版。 已經(jīng)嚴重異化的教育實踐,一方面在刻意制造著學校等級制,一方面又在灌輸和強化著分數(shù)作為公平器的觀念,以至于人們會篡用丘吉爾的那句名言,聲稱當下教育考試制度是最不壞的選擇。其實,好壞與否就如同幸福與否一樣,必須考主體感受來確立,而不可以拿一些硬杠杠去套。 教育與德性共成長的一般意義,為人們所熟知,教學相長所指向的并非升學率與獎金額,而是言傳身教道德與學業(yè)的賡續(xù)。問題是在民間發(fā)言權(quán)缺席,尤其是作為消費者的學生及其家長嚴重弱勢的情形下,浮躁的教師評價體制不可能催生出一大批有洞見力和社會責任心的教師。去關(guān)注那些外出打工或外來務工者的子弟,去見微知著,隨時關(guān)注如何一個學生情緒的微變,去排除每一個絢爛的窗戶紙下的危機。 若無教育者的整體反思和教育模式的根本變革,同窗、好友之間的悲愴劇,將一次次震撼人們的心靈,直到有一天因為習慣而自然。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6]點燃青春夢想
- [ 05-04]讓夢想照亮青春
- [ 05-02]《致青春》:一部清淺的平庸習作
- [ 11-15]青春少女自殘式減肥,誰是幕后推手?
- [ 08-06]夢露,一個青春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