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辦事,要告別“盲道思維”
www.fjnet.cn?2013-08-29 08:28? 熊 建?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決策時拍腦袋,實施中不務實,效果上打折扣。這種“盲道”現(xiàn)象,很值得反思 在不少城市,盲道很多也很長。然而,日前有媒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許多盲道設計不合理,盲人走著不方便,也通不到想去的地方,有時還很不安全。一位盲人甚至直言“走盲道就是作死”,聞之令人唏噓。 盲道為什么不能“幫盲”?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沒有從盲人的角度來規(guī)劃、設計、建設、管理,只照著圖紙辦事,不理會周邊環(huán)境和使用者需要。有人稱之為“盲道思維”。 類似例子還有不少。比如有個貧困縣花千萬元建觀光鐵路,美其名曰滿足群眾懷舊情結(jié),結(jié)果建成就閑置,老百姓說我一沒這情結(jié),二沒啥光可觀,坐它作甚?還比如,有的地方每年都要承諾辦多少件實事,但這些事大多不是群眾關(guān)心的難事、急事,年底總結(jié)雖然“成績”一大摞,然而百姓不但沒感覺,意見反而更多了。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另一種“盲道”的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做事情盡管有好的初衷,但由于沒有深入實際、問需于民,以致“兩眼一抹黑”,既摸不清實際情況,也聽不進民意呼聲。結(jié)果,決策時拍腦袋,實施中不務實,效果上打折扣。這種“盲道”現(xiàn)象,很值得反思。 經(jīng)濟學上講供給和需求,企業(yè)必須摸清消費者需求,設身處地為消費者考慮使用體驗和效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也有供需問題,就像“盲道”現(xiàn)象所警示的,如果不問公眾需求,想當然地提供服務、進行管理,只能是無頭蒼蠅亂撞,費力不討好。 進一步剖析,“盲道”現(xiàn)象既反映了管理上的粗放之弊,也折射出作風上脫離群眾、不接地氣等問題。一直以來,人們說有些干部是“從家門到校門到機關(guān)門”,平時工作生活是“文件多、會議多、應酬多”,這樣的“三門”干部、“三多”干部,要么主觀上不愿接觸群眾,要么受各種因素制約,很難走出大院的門,走到百姓中去。兩耳不聞窗外事,閉門造車、關(guān)門做事,埋頭在材料里搞調(diào)研,一心從文件中找對策,如此“紙上談兵”,結(jié)果可想而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對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對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最有發(fā)言權(quán)。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方知政之所向,明晰得失利弊。如果高高在上、剛愎自用,就會迷失方向、舉措失當,甚至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境地。只有對接群眾需求、順應群眾呼聲,才能把好事辦好辦實,辦到群眾心坎上。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8]盲人是檢驗盲道的唯一標準
- [ 08-28]盲道、自行車道還應實用第一
- [ 08-27]北京盲道被指設計不合理 盲人稱走盲道就是作死
- [ 01-31]時評:從保護“盲道”說城市建設
- [ 11-15]誰讓盲道變成盲人“摸不著道”
- [ 10-16]國際盲人日:盲道="忙道"?漳州市區(qū)盲道多被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