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沖擊諾獎”變成科研包袱
www.fjnet.cn?2013-11-01 09:05? 易艷剛?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翻看諾貝爾獎的歷史,幾乎沒有誰一開始就懷著功利心態(tài)在做研究。 日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正式發(fā)布。據(jù)《人民日報》報道,這項啟動于2012年9月的“萬人計劃”,將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一萬名高層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沖擊諾貝爾獎、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杰出人才。這一消息經(jīng)某些網(wǎng)站“標題黨”轉(zhuǎn)載后,引發(fā)巨大爭議。 事實上,檢索“萬人計劃”去年啟動時的新聞可知,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的概述中,并沒有“諾貝爾獎”的字眼?!熬哂袥_擊諾貝爾獎潛力”的表述,傳達的主要是民眾對高科技人才的一種期望。盡管如此,這則被誤傳的新聞能引發(fā)如此大的反響,再次證明不少中國民眾,確實帶有幾分“諾貝爾獎情結(jié)”。 平心而論,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科研工作者,懷有幾分“諾貝爾獎情結(jié)”,都不是什么丟人的事。這種心理,跟運動員渴望奪得奧運會金牌、電影工作者希望捧回奧斯卡小金人一樣,都是很正常的。畢竟,不管從事何種工作,都會涉及實力比拼與成果考核。就科學研究來說,能榮膺諾貝爾獎,確實是科研實力雄厚的證明。 近些年,國家在政策傾斜和財政資金支持方面,對科研工作給予了諸多支持。實施“萬人計劃”,與以往的“863計劃”“973計劃”一樣,都是有助于提升中國科研實力的有力舉措。中國要成為科研強國,扶持力度仍需不斷加碼。這些專項扶持計劃,能給高層次科研人才提供必要的經(jīng)費支持,進而讓他們能潛心科研。 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民眾可以盡情表達對諾貝爾獎的期許,科技工作者也可以心懷諾獎夢,相關職能部門對諾貝爾獎卻應有理性認識。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不能讓諾貝爾獎變成束縛科研的枷鎖。如果職能部門將經(jīng)費扶持變成“軍令狀”,讓科研工作者時時背負著沖擊諾貝爾獎的沉重包袱,最終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 翻看諾貝爾獎的歷史,幾乎沒有誰一開始就懷著功利心態(tài)在做研究。相反,只要在科研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秉持求真務實的精神,將創(chuàng)新意識轉(zhuǎn)化為能造福世人的科研成果,獲得認可甚至獲評諾貝爾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揆諸現(xiàn)實,目前中國科研界面臨的諸多問題中,功利、浮躁的心態(tài)恰恰是科研工作者最需克服的。 當然,中國要成為科技強國,在重點扶持高層次科研人才的同時,還需要以提升民眾科學素質(zhì)的方式強健底盤。一個國家的科研實力如何,并不只與幾個科學家的水平高低有關,還必須有良好的科學氛圍。如果沒有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土壤,沒有系統(tǒng)性的科教投入,在少數(shù)科研工作者身上砸再多的錢,也不能保證他們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
- 責任編輯:林錦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6]諾獎得主:轉(zhuǎn)基因之爭需要一場高質(zhì)量的公開辯論
- [ 10-25]美國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
- [ 10-22]諾獎得主門羅福州遇冷?且由它去
- [ 10-16]諾獎得主談美債危機:能及時解決 不具毀滅性
- [ 10-16]別老想著與諾獎得主攀親戚
- [ 10-14]諾獎得主作品中國僅一部譯本 凸顯翻譯界尷尬
- [ 10-12]馬拉拉老鄉(xiāng)稱其不配獲諾獎 將家鄉(xiāng)置于風險中
- [ 10-12]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得諾獎引爭議 被指侮辱遇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