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走熊的香港樓市為誰敲響警鐘

2014-02-18 07:18? 樊大彧?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與香港市場的高度開放不同,我國內地金融體系相對獨立。這也就決定了,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收緊對我國內地樓市的影響有限。熱錢從全球新興市場加速撤離,并不會直接刺破內地房地產“泡沫”。

春節(jié)過后,香港部分大型地產商降價促銷,繼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yè)的新盤降價25%開售后,另一巨頭新鴻基一處住宅項目售價大降40%。盡管降價樓盤大多位置偏遠,但香港樓市確是熊態(tài)漸顯。同時,這股降價風是否會刮到內地,北上廣深樓市是否降價,也成為令人關注的話題。(相關報道見B2版)

近年來,中國內地房價已經成為一個屹立不倒的神話。自2003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先后經歷了9輪政府主導的宏觀調控,但房價卻是越調越漲。即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2008年金融海嘯,房價在經歷了短暫回調后,依舊越走越高。許多專家學者對中國內地房價走勢都看走了眼,預測房價何時出現(xiàn)拐點,成為一個高“風險”的業(yè)內難題。

香港樓市能否成為內地樓市的風向標?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明晰此次香港樓市下調的主要原因。與內地樓市相似的是,香港樓市在持續(xù)上漲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一輪嚴厲的“調控”。為了冷卻過熱的樓市,特區(qū)政府在一年多前就連續(xù)針對非本地人和短期炒樓者大幅加征印花稅。這些打壓樓市的“辣招”逐漸發(fā)揮作用,2013年全港樓價升幅降至個位數。然而,香港樓市近期出現(xiàn)下跌卻另有原因。資料顯示,自2008年美聯(lián)儲推出量化寬松措施后,隨著熱錢流入,香港銀行體系資金一度被推高至3180億港元,同時利率大幅走低。伴隨美聯(lián)儲量化寬松政策的逐步退出,目前香港銀行體系資金約1639億港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自由貿易區(qū),是全球最開放式的經濟體之一,香港對全球資金動向非常敏感。此次,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收縮造成資金大規(guī)模流出,資金堆積出來的香港樓市熱潮,也必然隨之減退。因此,熱錢流出應該是香港樓市近期疲軟的直接原因。一些業(yè)內人士預測,香港二手樓價兩至三年內或許會下跌20%至30%。

與香港市場的高度開放不同,我國內地金融體系相對獨立。這也就決定了,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收緊對我國內地樓市的影響有限。熱錢從全球新興市場加速撤離,并不會直接刺破內地房地產“泡沫”。

春節(jié)前后是房地產傳統(tǒng)淡季,北京樓市近期供應量與成交量雙雙大幅下滑。從房地產機構發(fā)布的數據看,盡管成交量下挫,但價格卻依舊堅挺,淡季降價只是個別現(xiàn)象。同時,來自統(tǒng)計機構的數據,也顯示中國內地的房價依然無憂,百城新房均價今年1月份環(huán)比繼續(xù)上漲。

北上廣內地一線城市與香港樓市的市場背景不同,但兩者也有高度相似之處——短期內上漲幅度巨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美聯(lián)儲推出多輪量化寬松措施,香港樓價隨之自2009年起連續(xù)上漲,幾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10%。2009年以來,內地樓市同樣是漲幅巨大。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自2012年6月以來,已經連續(xù)20個月上漲。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更是一口氣漲了近兩年,漲幅也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內一線城市房價自2009年以來的漲幅,甚至超過香港。目前就算最“瘋狂”的樓市看漲者,也對國內一線城市2014年的走勢謹慎看多,認為漲價區(qū)間會“降到個位數”。究其原因,就是內地樓市短期漲幅巨大。

當然,內地一線城市未來房價是否下跌,將是多方博弈、多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地區(qū)人口的凈增量、剛性購房需求增量,以及土地和住房供應量等因素,都會對北京等國內一線城市房價的漲跌產生影響。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香港樓市的下跌毫無疑問為內地樓市敲響了警鐘。面對“高處不勝寒”的房價,購房者愈加需要冷靜。

本報評論員 樊大彧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