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出自國家郵政局市場監(jiān)管司副司長劉良一的爆料,這幾天引來熱烈圍觀,說的是高校學生把臟衣服寄回家給父母洗,再通過快遞把洗干凈的衣服寄回來,已經成為快遞公司的一種新業(yè)務。 乍聽到這一消息,有不少網民說:“這也太懶了吧!”也有人罵得更尖銳,用上了“恥辱”“功利教育惹的禍”“只有90后才做得出這種事”等詞句。 然而,事情的另一面也相當出人意料。吉林、北京、江蘇、江西、福建等多個省份的媒體迅速深入校園調查,結果驚人一致——師生們好像都沒怎么聽說過有此事,大多數(shù)高校都有付費洗衣房,且費用遠比快遞便宜。甚至連EMS也出面澄清,攬收業(yè)務員是不會過問收件的衣服是臟是凈,更不可能對到底有多少大學生寄臟衣服回家進行數(shù)量統(tǒng)計,怎么可能斷定是不是一種“新業(yè)務”? 筆者思忖,此事之所以會發(fā)酵,源于幾個關鍵詞頗值得咀嚼。首先是“大學生”與“洗衣服”,印象中,大學生一路長大,是斷然不會與洗衣服之類的粗活沾邊的;其次是“快遞回家”與“給父母洗”,符合了傳播學“人咬狗才是新聞”的一般法則。 “快遞臟衣服”的一傳十十傳百,其語境仿佛又是那么熟悉。幾個月前,“北京街頭外國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訛詐”的新聞,最終迎來大逆轉,讓人唏噓不已。為什么每每出現(xiàn)了所謂爭議事件,人們在拿起“麥克風”的同時,又會情不自禁地再戴上一副“有色眼鏡”呢?“外國小伙”與“洋雷鋒”劃上了等號,中國大媽又與“碰瓷”如影隨形,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事件的傳播多半會走向反面。 再回到“快遞臟衣服”這件事上。顯然,這還是個案,形不成普遍性。即便不是個案,那是不是就具備了道德譴責的普遍性呢?單說把一個無法具體考證的甚至是在事實真相上貼有“馬賽克”的極端例子,放大成一個群體現(xiàn)象,并給予價值評判和鞭撻,就是不審慎、不嚴肅的。當前有一個傾向值得關注,那就是輿論在針對某些出自年輕人的負面事件時,總愛貼標簽式地歸于80后、90后乃至00后。比如,把浮躁、功利、啃老現(xiàn)象用作80后的代名詞;用自私、冷漠、懶惰來形容整個90后;甚至連00后們也不放過,認為“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的他們,很可能會輸在人生的馬拉松途中。事實上,一部分人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價值觀扭曲等,不是哪一個年齡段人群所獨有的。同樣,見義勇為、樂于助人、志愿奉獻,這樣的主流價值觀也始終洋溢在80后、90后們中間。 “快遞臟衣服”的個案,其實并不能折射出當代大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更不能雄辯證明“一屋不掃”的當代年輕人“何以掃天下”。人們匆忙的、不公正的,甚至魯莽的價值評判,給社會帶來的也只會是負能量。 |
相關閱讀:
- [ 03-11]快遞涉足臟衣“郵洗”業(yè)務是“塞翁得馬”?
- [ 03-11]快遞臟衣服成為新業(yè)務說明了什么?
- [ 03-10]不要把“寄洗衣服”當作洪水猛獸
- [ 03-10]郵政自贊卻曝教育問題撞了紅燈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