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8時許,上海靜安寺地鐵站換乘通道電梯在上行途中,突然發(fā)生逆行,多名乘客滾下電梯,造成10余人受傷。據醫(yī)生介紹,傷者均無生命危險。 事出突然,又發(fā)生在地鐵早高峰時段,沒有造成對更多人的直接生命傷害,可以說是這場事故里最大的萬幸。然而,事故本身的代價并不似我們看到的這么“少”。 以微博為載體,電梯事故的相關信息被飛速地傳遞。事故經歷者一個個驚魂未定,每日在同一線路換乘的“固定乘客”心有余悸,而更多的上海本地、外地,長期乘坐地鐵或者使用手扶電梯的人,也開始為自己所面臨的、潛在的乘坐安全擔心。毫無疑問,靜安電梯事件不僅又一次敲響電梯安全的警鐘,而且它連同這些年來發(fā)生在各地的,一系列的電梯事件,共同“構建”起了一個新的公共安全恐懼。 盡管硬要做辯解,依然可以擎起小概率不安全系數的大旗,但顯然,公共安全并不接受,也不可能接受任何小概率解釋。公眾怎么能夠想象,我們的電梯出事率,可以跟出車禍率相提并論,電梯出故障越來越頻繁,甚至“失控”,成為繼礦難、火災那樣的,又一個無法預知的公共安全淪陷地? 某種程度上,我們現(xiàn)在所體驗到的大多現(xiàn)代文明成果,都有賴于交通的便捷暢達。而地鐵、火車、飛機,以及更廣層面上的電梯,都是這種便捷暢達的提供方。一方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這些交通工具,相應的,它們也普及得越來越廣,成為很多地方,尤其是城市的基礎部件;另一方面,這種普及性,又讓越來越多的人的生命安全有系于此。常識告訴我們,基于這種高度“依附”的關系,相關行業(yè)會盡最大的力量確保乘客的乘用安全,因為任何一丁點的隱患,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重大人員傷亡。 這樣的理解和假想再正常不過。就像我們去游樂場乘坐驚險的游樂設施,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受到生命威脅,因為我們想當然地確信,在此之前,這些設施已經經過從生產到維護、檢修,一套機制性的超乎尋常的安全保障措施,以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電梯、地鐵、火車、飛機,我們也想當然地如是以為,它們會有這些保障,他們的安全性會非常的高。如果不是患有幽閉恐懼癥,誰會對坐電梯產生心理恐懼? 一而再、再而三的電梯事件,恰恰打破了這個社會所剩不多的“小確信”。從原來電梯也是不安全的、需要警惕的,到電梯就是不安全、坐不得的。一樁樁的事件累積著一點點的恐懼,對安全的確信進而成了對恐懼的確信。不少人留言表示,以后坐地鐵得走樓梯,這種用腳走路最踏實的經驗,很難說只是一句玩笑調侃。 此次事件并沒有造成通常所說的“極為嚴重”的后果,這是萬幸,也是僥幸。事件還在調查,初步發(fā)現(xiàn)自動扶梯的驅動鏈條已斷開,是什么原因呢?從以往經驗歸納來看,無非是生產、維保、監(jiān)管幾個環(huán)節(jié)中的至少一環(huán)出了問題,抱有安全僥幸心理。像其他類似事件一樣,其造成的傷亡損失和影響是局部性的,但正是對安全的僥幸,對局部危害后果的淡然,才會讓電梯事件不斷升級,作為一種新的恐懼,對整個社會帶來普遍性的沖擊。 □ 本報評論員 付小為 |
相關閱讀:
- [ 02-12]地鐵草房站出口電梯何時能上班
- [ 01-02]牽住“牛鼻子”讓電梯不再“兇猛”
- [ 11-05]你虐電梯千百遍 電梯豈會待你如初戀
- [ 08-27]電梯安全該下猛藥了
- [ 08-02]電梯夾死維修工本可避免
- [ 07-16]電梯“超載即墜”,失范的不只是公德
- [ 07-16]電梯下墜:非“道德超載”而是安全責任分散
- [ 07-16]拿命賭安全 誰都贏不了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