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下卡精品_国产一区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a在线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教育講堂 > 正文

足球進中考好事還得辦好

2014-04-07 17:33? 肖良志?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希望北京借助足球進中考的機遇,經過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之后,把足球進中考變更為“足球寫進教學大綱”,讓踢球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進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發(fā)通知,足球和排球將在2016年納入到體育中考項目陣營,與籃球完成三大球進中考的拼圖。其中,足球進中考,一石激起千層浪,鼓掌、擔心、質疑等情緒紛至沓來。但是,不管對此存在多少糾結,從長遠而正面的意義講,足球進中考都是好事。只不過,以“應試”方式進行硬著陸,尚不完美。

對足球下盤很大的棋

北京市把足球納入中考科目,除了足球本身的吸引力之外,還有三個大的背景:一、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談到自己關于足球的三個愿望是中國世界杯出線、舉辦世界杯、世界杯冠軍,最近又重提鄧小平曾經強調過的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相關高層也一直在與足球圈人士探討未來的足球發(fā)展根基問題;二、從2007年開始,中日韓三國中學生體質檢測,中國學生身高已無多少優(yōu)勢,甚至只剩體重優(yōu)勢;三、北京制定了三大球要走在全國前列的發(fā)展規(guī)劃。

說足球進中考為好事,是放在中小學生的體育項目過于單一,身體素質日益下滑,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讓家長頗為頭疼的具體情況下而言。當下,在繁重的學業(yè)之余,除了必要的備考科目之外,孩子們幾乎失去了自主選擇體育項目的能力,通過運動來鍛煉身體、提高素質,幾近于幻境。加之電子類產品的強力滲透,中小學生的身體機能指標愈加弱勢。把足球納入中考,可以讓孩子們在更加廣闊而又陽光的綠茵場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把足球寫進教學大綱

在足球進中考這個重大決策上,北京市采取了應試教育的“硬著陸”方式。之所以硬著陸,是為了讓各級各類中小學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的速度讓足球項目迅速在校園普及。同時,在應試教育的緊箍咒下,中小學生可能會把踢足球當成日常的一種慣性,進而成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這是足球進中考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不過,以應試教育的方式在校園普及足球,那些決定在中考選擇足球的孩子,必然會按照中考過關的方式,在日常的活動中進行。體育老師為了孩子們過關,更多是會如何拿到分數(shù)上做文章,真正的足球技術與運動樂趣被忽視,應有的激情和愉悅感消失,讓足球進校園陷入“應試化困局”。這樣的局面,無助于孩子們的興趣提升,更無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

最好的愿望,希望北京借助足球進中考的機遇,經過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累之后,把足球進中考變更為“足球寫進教學大綱”,讓踢球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一部分,進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近鄰日本,就是因為把足球寫進教學大綱,經過幾十年的堅持之后,150萬孩子正在享受足球帶來的成果,并且讓足球與棒球一起成為孩子們的戶外選擇。

校園足球與職業(yè)足球

相信隨著北京市和遼寧把足球納入中考,借鑒青島在2012年就已經把足球納入中考的經驗,會有更多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qū)參與進來,必將形成足球進中考的全國一盤棋。此前,經過5年多的發(fā)展之后,中國校園足球的注冊人口早已超過20萬人,參與足球活動的人口達到300萬。有了這個基礎,加上足球進中考,以及今后可能出現(xiàn)的“足球寫進教學大綱”。當然,國家必須想辦法解決更多的資金和更好的校園足球場地。

在這期間,校園足球就是提升綜合素質和培養(yǎng)運動興趣的活動和游戲,與職業(yè)足球以及各級國家隊毫無關系,也不要強行實施拉郎配。要想與競技足球以及職業(yè)足球發(fā)生聯(lián)系,有關方面就在各個學校片區(qū)成立業(yè)余足球俱樂部,選派高水平的教練,讓有志走職業(yè)化道路的孩子們業(yè)余時間去進行提高。與此同時,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也應綜合發(fā)展,足球、籃球等齊頭并進,不可偏廢。只有這樣從娃娃抓起,實現(xiàn)體育強國也會更快些。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